秦始皇的败笔不是焚书坑儒,而是太折腾

文/子非鱼

说起秦始皇,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万里长城,兵马俑?还是焚书坑儒,阿房宫?

是不是每每提及秦始皇,你想到的都是贬的多,褒的少?

首先是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徭役征发无度,导致民怨沸腾;

其次修长城、驰道、每年服劳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再有,秦始皇喜欢东游,每次东游都征用无度,只为寻找传说中的神仙...

还有就是秦律苛刻,实行连坐,等等诸如此类。

然而,只要你仔细想想,除了焚书坑儒,其实是个误会之外,秦始皇做的事,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并不算出格,唯一的问题是,他做这些事的时机不对。

秦始皇用多少年灭了六国呢?秦王政17年灭韩;19年灭赵;22年灭魏;24年灭楚;25年灭燕;26年灭齐;

从秦始皇登基算起,用了26年;

从秦始皇灭韩国算起,用了9年;

灭六国后,全国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并在李斯的协助下取缔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有这些,都是在秦始皇登基后实现的,对全天下人来说,这过程有点快,结果太突然:战国七雄打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统一了呢?

长期的分裂(春秋战国约550年)让天下人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这种分裂会一直继续下去,哪怕今天被灭国了,明天就会复国。

所以,对于被灭的六国人来说,我昨天是赵国人,今天被秦灭了也不是秦人,还是赵国人。

诺,政治上统一了,思想上还没统一。

焚书坑儒虽然是讹传,但秦始皇确实尊的是法家,并没有“独尊儒术”。而法家注重的是通过律法治理国家,从来不会关注到意识形态层面。

所以,看起来秦统一全国后是一个巨无霸的帝国,其实很脆弱,那些六国的遗民一言不合就要复国,复国!

550年的春秋战国,天下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战争了。

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大约爆发了448次战争,到了战国时期,仅有据可考的大规模战争就有222次。

也就是春秋战国打了不下于700场的战争,这么多战争,死亡的人数也是惊人的。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大概有130万的人死于秦国,这其中不包括秦国牺牲的人。加起来的话估计有160-170万。

想想,昨天还和亲朋好友一起上的战场,今天就你一个人回来了;或者你参军多年后回家,发现院墙零落,院内杂草丛生,四邻空无一人,是什么感觉?

打了这么多年杖,死了这么多的人,有一天突然有个秦始皇统一了这片土地,再也没有国家的区分了,再也不用打仗了,你开不开心?

我想,彼时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打仗了!

然而,这口气还没松舒坦呢,就又被征调了,不是打仗,是当苦力,长城、陵墓、阿房宫,你选一个吧?

当然,打仗可能是九死一生,做苦力可能是十死无生。

秦二世而亡,亡秦者胡。

秦始皇以为 胡 是塞北的胡人,所以要修长城,抵御胡人。我们现在知道,胡是指秦二世 胡亥。

秦王朝虽然是亡在了胡亥手上,但根源还是在秦始皇。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折腾不休,导致了六国遗民的叛乱,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开始,反抗的火种很快遍及全国,最终将秦帝国送进了坟墓。

天下大定之后,全国思想未能统一,而多年的征战又使兵疲民乏,若秦始皇能从意识形态入手,并给万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秦必不会二世而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