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来的国旗演变,这7面旗帜你认识几个?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说到国旗,我们心中立马会浮现的是象征我们民族团结统一的五星红旗

可是,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它的设计者是一位叫曾联松的普通革命者吧!感谢他为我们设计出的伟大作品,他虽不是美术大师,但他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对于国旗的认识,估计很多朋友都还很陌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国旗,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呢?又经过怎样的演变呢?这是笔者本文要给大家聊的。

国旗这个概念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最早是在丹麦,直到清朝晚期,我国才正式制定国旗。它是在李鸿章的建议下,由慈禧太后下旨命人设计的。

不过,在清朝之前,我国就已经有了象征国家的旗帜了,它就是明朝官方船队的旗帜。

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明朝的海上贸易发达起来,各国的船只往来穿梭,络绎不绝。为了更好地识别各国船只的身份,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们都在船上悬挂各自的旗帜以方便辨认。

为此,明朝的第12位皇帝明穆宗在位期间,特意下旨让人设计了象征大明的旗帜,就是“日月旗”。如图:

这面旗帜具有明显的大“明”元素。日月环抱就是明,红日当空就是照耀大地,居中就是以我为中心,蓝底就是蓝天。这是大明希望“万国来朝”的意思。

而清朝的国旗设计则明显缺乏深意,直接套用真龙戏珠,和代表皇权的黄色作底案,带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一种倒退。如图:

这个旗叫“黄底蓝龙戏红珠旗”,也叫“黄龙旗”。黄龙旗的发展之路和明朝的旗帜极为相似,它最初也是用于海事,当时西方列强的军舰已经开进了我国的沿海海峡,那时黄龙旗还是三角形的,如图:

后来,定制国旗的时候,李鸿章看到别国都是用的长方形国旗,才上书将三角黄龙旗改成了长方形。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设计了象征铁血精神和9州18省的“十八星旗”,如图:

后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由于袁世凯的上任,十八星旗被降格为陆军军旗,后来又由于18星里面没有包含东三省而遭到东北代表的反对而在中心加了1星,改成了“十九星旗”。如图:

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一直使用的五色旗则被定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正式国旗。如图:

五色旗代表中华的5个主要民族(在当时来说):汉、满、蒙、回、藏;同时,也象征着仁、义、礼、智、信五德,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东、南、西、北、中五向。这种设计风格倒和欧洲国家的国旗风格相近。

袁世凯在上演中华帝国皇帝闹剧的时候,曾一度想将五色旗改成新的样式,可惜还没实施就垮台了。新款式如下:

原来的5色被分割成了4块,中间的红色代表汉族,统一天下,其余的代表满、蒙、回、藏,分列四方,拱卫天下。

而在这之前,另一面旗帜被定为了临时政府的海军军旗,就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也就是后来国民政府的正式国旗。

除此以外,还有2个伪政权旗帜,一个是伪满洲“国旗”,一个是伪民国“国旗”。

伪满洲国大家都知道吧,它的“国旗”是这样的:

这个旗帜实际上和五色旗是异曲同工的,只是把黄色的面积扩大了而已,黄色象征他们才是正统和中心。

伪民国就是日军侵华时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后来被汪伪国民政府取代,伪民国的“国旗”是这个样子的:

汪伪国民政府也是有旗帜的,只不过不堪入目,这里就不展示了。看来,国旗上面还隐含着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只要你有兴趣,就能找到。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