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概述】
甲状腺炎有急性化脓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前者少见,临床常见后两者。本节介绍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系由病毒或病毒引发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甲状腺炎症。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仅有甲状腺部位出现结节硬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典型病程大致分为早期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期出现短暂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以及恢复期。本病多见于20~30岁间的女性,属自限性疾病,虽有复发倾向,但大多预后良好。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中医“瘿肿”、“热病”等范畴。
【病因病理】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由感受火热之邪,或情志不遂所致。
病理变化为感受火热之邪,热毒壅盛,结于颈前;或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于颈。进而热毒或痰热伤及阴津,又致阴虚火旺,虚热内扰之证。
【诊断要点】
1、本病起病急骤,病前先有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后出现甲状腺部位明显肿痛,伴发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轻者仅有甲状腺部位结节硬块;而无其他症状。
2、甲状腺吸碘率低,血清蛋白结合碘暂时性升高,基础代谢率常增高,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甲状腺131Ⅰ摄取功能显著降低。
【辩证分型】
1、热毒壅盛症状
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咽痛,颈部肿痛,肤色微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火热时邪侵犯肌表,正邪交争,见高热寒战,头痛咽痛;热毒壅结于颈,则肿痛而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火热毒邪壅结肌表之征。
2、肝郁化火症状
颈部肿胀疼痛,心悸,急躁易怒,多汗手颤,日苦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于颈,故见颈部肿痛;肝胆郁火扰乱心神坝小心悸,急躁易怒;热伤津液,则口苦口渴,大便秘结;里热内迫则多汗;肝火伤阴、阴虚风动则手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均为肝郁化火或痰热互结之征。
【分型治疗】
1、热毒壅盛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黄芩12克、黄连5克、板蓝根30克、连翘12克、牛蒡子9克、玄参9克、桔梗6克、升麻6克、柴胡9克、僵蚕9克、夏枯草15克、贝母12克。
随症加减:
高热者,加石膏30克(先下)、知母9克、山栀9克,以加强清热;
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15克、玄明粉3克,以清热通腑。
2、肝郁化火
治则:疏肝泄热化痰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克、栀子9克、柴胡9克、黄芩9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丹皮9克、泽泻12克、浙贝母15克、黄药子9克、夏枯草15克。
随症加减:
颈痛较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胸胁胀满、急躁易怒者,加川楝子9克、郁金9克,以加强疏肝理气;
心悸、多汗、手颤明显者,加炒枣仁9克、麦冬12克、煅龙牡各30克、白芍15克,以滋养心肝,宁心熄风;
五心烦热、渴饮盗汗者,加玄参12克、麦冬12克、黄柏9克、知母9克,以滋阴泻火。
【中成药】
1、夏枯草膏 每次1匙,每日3次。
2、金黄膏 外敷甲状腺肿痛处。
【简便方】
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开后,可做茶冲饮,每日多次。用于热毒盛者。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选大椎、风地、外关、合谷、气舍、太冲等穴,用泻法。
冷针冷灸法:选肾俞、肝俞、太冲、太溪、三阴交、内关、气舍等穴,用LRL―l型电子冷冻增热针灸治疗仪,以冷针温度一5℃~10℃施治。
外治法:野菊花、鲜蒲公英适量,捣烂如泥敷肿痛处;或大黄12克、白矾12克、雄黄2克,共研末,醋调敷于肿痛处。
食疗法:
(1)绿豆50克熬粥,加冰糖30克,常食。
(2)马兰头500克、香豆腐干100克均开水烫过切丁,加调料拌食。适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发病期。
【注意事项】
1、本病在急性发病期用肾上腺素治疗可较快消除症状,但复发率高,因此,宜配合中医药的辨证施治。
2、发病初应卧床休息,饮食清淡,高热者甲状腺区置冰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避免精神刺激,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
3、平时慎防感冒,保持情绪稳定,以预防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