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向左,滨江向右

●●● 1● ● ●
4月24日,滨江集团的年报姗姗来迟。
终于可以对比一下绿城滨江这两家国内我最喜欢的浙派房企了。这两家房企,在很多方面是那么的相似,又是那么的不同。
我因为太爱这两家房企,在立下绿城与滨江这个选题之后,迟迟无法下笔,想要中立的我,怕写出来过于追捧,又怕批评过度。
它们同样起家于杭州,同样有一个极具情怀的创始人。
绿城创始人宋卫平曾经说,「个有担当的开发商,它的使命不应停留在住宅供应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有启发性的生活方式。
滨江集团的老板戚金兴说:「我们宁可亏损,也绝不减配。
两位创始人都是带着理想和人文主义的思考盖房子,所以绿粉和滨粉众多。
但今年,是绿城成立25周年,已经淡出绿城高层整整一年的老宋,专心做起了蓝城小镇。而滨江也快迎来自己的三十个年头,戚金兴也开始带着滨江在规模化的路上狂奔。
两家房企都是源自杭州的浙派房企,骨子里都有着「品质为先」的基因,各自的口碑都曾是业内顶尖。
两家房企的异同在哪里?

●●● 2● ● ●

首先先看下年报数据:
绿城
2019年绿城年度收入人民币615.93亿元,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018亿元,实现除税前利润人民币9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5.9%;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人民币43.36亿元,同比增长14.2%。
滨江
201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9.5 亿元,同比增长 18.2%;总合同销售金额1120.6亿元,业绩同比增长 34%,高于营收增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增长 34.0%。
单纯看简报,数据都很好看。两家房企年报出来后,股价表现却背向而行:绿城跌了,滨江涨了。
很显然,资本市场对于二者的答卷满意度不太一样。一方面是因为,绿城中交化后连续多年的资产减值和永续债伤害了投资者,另一方面,滨江第二年冲千亿终于成功。
其实市场也很明白,两家分处在阵营的位置和走向是不同的。
对比两家年报,资产、收入和利润实际上都不在一个量级,但有一点相似,人均效能都很高。
2019年,两家年报显示,

绿城地产板块人均效能8430万元。

滨江地产板块员工889人,人均效能1.26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全是精兵强将,以一当百,两家在业内都是无敌的存在。即便是成本之王中海,也不到它们的一半。
绿城在业内的口碑一直都很好,杭州曾经有句名言,“住在绿城的房子里,去阿里上班”。
这得益于绿城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两个杀手锏:产品和服务
绿城的产品线是业内公认的最全的,也是最早开始大规模复制的。
比如绿城除了早期知名的八大产品线外,后来又推出了主打城市综合体的杨柳郡系列、文旅小镇系列,以及以杭州凤起潮鸣为代表的“标杆系列”,甚至还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代建业务。
如果你看过我们曾经出过的卧底绿城系列,就会发现,绿城的产品力,是以“产品为王”的理念锻造出来的。
而滨江的口碑,在浙江丝毫不亚于绿城。
去年年底的时候,滨江集团曾以19天的年假、高达5万元的旅游补贴刷爆朋友圈,这家公司的员工也以流动率最低而业内知名,在这里工作,无疑是幸福的。
去年去杭州考察时,曾经去看过滨江的项目,每个品质都很牛。
印象最深的是仁恒和滨江这两家最善于“磨产品”的公司合作,推出的豪宅仁恒滨江园,卖出了8万元的天价,是杭州最贵的豪宅之一。
戚金兴曾经很诚恳的说,滨江每年必须留几个拳头产品进行创新,仁恒滨江园承担的就是创新的使命,在仁恒身上,滨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但滨江的产品线略微有点乱,除了在项目名称上能看到府、之星、品、园、城等产品系外,还能看到汇、春晓、潮府还有其他各种名称,产品等级分层也没有绿城那么明显。但近年滨江已经开始梳理出了ABC等不同的标准,产品的标准化,是规模化的前提。
曾经业绩做到全国第二的绿城,现在已经被甩出了第一阵营,但业绩依然突破了2000亿大关,位列全国前20强。
滨江则是在2018年冲千亿失败后,第二年成功登陆千亿阵营, 取得了非常强势的成绩。2019年在浙江省就内卖了1080亿,而且在杭州以绝对领先的成绩170亿元位列第一。
绿城在杭州的权益金额128亿元,则已经被万科、融创、融信超越,落在了第五。
破两千亿的绿城,和破千亿的滨江,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着自己的规模焦虑
绿城经历了多年的浮浮沉沉,终于成为一个新型混改成功的企业。但绿城的历任高管,何尝不知道,绿城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让人头痛的遗留问题,产品力累积、投资与运营节奏失衡、内部股东高管权力交织,这也让绿城成为极其严重的偏科生。
已经是绿城第一大股东的中交,近几年有一个夙愿:要成为央企前三。中交的目的是,把绿城业绩做大,让中交的业绩腾飞到“央企前三”。
所以绿城近两年,在不顾一切的冲业绩。
而滨江,作为偏安一隅的地方房企,开始意识到这个时代,规模化是稳定下来的必然趋势,所以连续两年冲击千亿,终于得偿所愿。
●●● 3● ● ●
其实不止于绿城滨江,规模焦虑是所有中小型房企所面临的阵痛
所以你能看到,在疫情下很多房企在暂缓拿地时,绿城豪掷横220多亿元,扫下北京、天津等一、二线都市群核心城市地块。
滨江在钱江世纪城砸下125亿包圆了半年来区域内的所有宅地,市北开发区出让的7宗“双限地”中,滨江拿了四块。甚至前几天杭州拍地时,有个地块是戚金兴的老家三堡村,戚金兴说,这地块没有授权上限,不管多少钱都要拿下
绿城的掌门张亚东在年报会上提出了几个方向,第一,抓好投资、关注利润和保证现金流;未来5年以保底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前行,目标是2025年规模超过5000亿元;要把绿城代建分拆上市。
你也能看到曾经囿于现金流与规模之困的滨江,也意识到自己的新问题:滨江的销售,几乎全部源于浙江,这不利于继续增大规模。
滨江也提出了新的目标。
未来继续保持100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聚焦杭州,深耕浙江,辐射华东,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关注中西部重点城市; 要要把储备货值提升到2500亿元;资金上继续保持稳健。
这两个偏科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特长生
●●● 4● ● ●
在规模之路上狂奔的时候,难免会忽略其他的细节。绿城和滨江,都出现了维权的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有房企都在追求资金利用最大化,用高周转去解决规模化的缺钱难题,这本质上就与打磨品质是有些背离的。
也许,我们不应该去指责这两家已经是国内产品做得最好的房企,但还是希望在这样浮躁的楼市里,这两家公司能继续守住初心。
绿城的朋友告诉我,在张亚东接任绿城中国总裁时,老宋没多说别的,但提过一个要求,让张亚东把手机号码在绿城的业主群里公布,这是绿城掌舵人的传统。
我想,这可能是老宋对绿城品质最后的一丝坚持。
2018年戚金兴曾经去大凉山扶贫,他特地绕道泸定重走长征路,去看了曲折险峻的大渡河。他把当下的楼市,也形容为飞夺泸定桥那样的与时间赛跑。

想起来滨江的slogan:“让老百姓能住上一套好房子”。

也许未来的一切,都应该交给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