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脉阳脉
阴脉阳脉:
阴脉:
1.经脉中的阴经
其中包括:
手足三阴经、
任脉、冲脉、
阴维脉、
阴跷脉等
2.脉象的性质:
沉、濇、弱、弦、微
阳脉:
1.经脉中的阳经
其中包括:
手足三阳经、督脉、
阳维脉、阳跷脉等
2.脉象的性质
浮、大、数、动、滑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90:解读《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论》
自我康疗90:解读<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论> 究竟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论物质?这是西方哲学的"名可名",也是西方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多元化争议的"道可道 ...
-
人迎脉口双诊法之内容与凭脉正诊治原则
一.人迎脉口阴阳双诊古法脉诊的概念 人迎.脉口阴阳双诊古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玉机真藏篇>.武当山祝华英道长认为通过诊察患者人迎.脉口寸关尺部脉搏之大小.强弱和正负脉搏运行情况,可以体察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69: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69: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庚子阴霾遮不住,辛丑朝阳破云雾.天道轮回六六节,五运流转甲乙木.庚金辛金壬癸水,丙火丁火戊己土.天干参合配地支,阴阳寒热五色谱. 申酉属 ...
-
《脉实满之临证》
关于临证见"脉实满"的情况,经文有着如下的分别论证. 首先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就是黄帝问:若寒气自人体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此时寸口之脉又 ...
-
伤寒邪在阳经则脉浮 在阴经则脉沉
伤寒邪在阳经,其脉浮:邪入阴经,其脉沉.此浮表.沉里之大义也. 其实寒邪初感在表,脉多沉紧而数,不见浮也.此事景岳已曾辨之矣.邪入阴经,惟寒邪直中者,脉见沉紧:若由阳经化热传里者,脉多洪盛,未有转变沉 ...
-
气血精气神之脉 生命启阴回阳
脉者,动而节律,为源府之质生. 阴阳者生杀之本始 精气神 是哲学 文化 生命 自然本功. 血者 形体肉 功能之质本,又是意识精神维持之精微. 年有春夏秋冬成,日有昼夜阴阳合. 从精化气,气化神,神再血 ...
-
“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精解
这又是一个讲伤寒的条文,关于伤寒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整部伤寒论与太阳病相关的内容占了近一大半.讲到第一百多个条文的时候,仍然还在讲太阳病.可见,太阳病的问题并非是所想象中的表证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很多 ...
-
《内经》论孕脉,一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再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三曰“身有病而无邪脉...
答:"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意思是说,阴脉搏动应指而与阳脉有明显的差别,是为怀孕的征兆.这里所谓的阴脉.阳脉,结合独取寸口的诊法,以寸居关上为阳 ...
-
三、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原文290
三.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原文290 [郑论] 按少阴中风,果现何等病形,而只曰阳微阴浮者为欲愈,令人不解.况中风有闭.脱之不同,在少阴则为中藏之候,生死即在转瞬之间,不得含糊立论也,恐有 ...
-
2.4.2.6桂枝去芍药汤医案你阳脉微弱而阴脉数得像撩琴弦易得胸痹再来桂枝去芍药汤的这个医案,一开始...
2.4.2.6 桂枝去芍药汤医案 你阳脉微弱而阴脉数得像撩琴弦易得胸痹 再来桂枝去芍药汤的这个医案,一开始这个刘渡舟的医案也是一个标准的,只是这个标准的地方要给同学说一下,它是一个人得心肌炎,到了晚上 ...
-
合谷脉、趺阳脉、太溪脉
出处:(宋·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伤寒脉证总论歌>) 趺阳是三部九候诊法切脉部位之一,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诊察趺阳脉可以候脾胃之气盛衰,而胃气的盛衰又可以用以判 ...
-
学经典悟经典原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
学经典悟经典 原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 ...
-
#伤寒论#【原文】趺阳脉①浮而涩,少阴脉...
#伤寒论#[原文] 趺阳脉①浮而涩,少阴脉如经②者,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