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人学艺为己,今人学艺为人!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蒋家骏先生的原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言传身教原始记录。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日】上午九时许,我与洪师谈论有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一些问题,宗庆师兄恰来看望洪师,寒暄之后,话题又回到了太极拳上。
宗庆师兄问:现在太极拳的疗病强身的效果日渐显著,四两拨千斤的技术更加引人入胜,太极拳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国外友人纷纷来学,这本来是一件欢欣鼓舞的好事,但我总感到有些忧虑,担心太极拳传播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洪师答:太极拳的普及当然是件好事,国外友人来学,正说明我国的太极拳逐渐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推崇,是我们的“国宝”。然而,对于你的忧虑,也不无道理,练习太极拳的人数是提高了,质量又如何呢?值得我们深思!
武术界有句名言“明师出高徒”,一时之间,哪有那么多的明师来满足国内外学者的需求!于是问题就来了,普及与提高,质量不能与数量并进,学的人数多了,质量却不尽人意。这就是你忧虑的原因吧。解决的办法自然很多,但目前最主要的是加强太极拳理论的学习,积极开展学术争鸣,藉以端正并提高对太极拳的认识。当然,最终解决学术问题的办法,要以实践来检验,否则,这种笔墨的官司就会没完没了。
刚才,家骏还谈到《太极拳论》中的“默识揣摩”的含义,这也是近日来有争议的问题,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你们可以作为参考。
“默识揣摩”,就是要我们去理解、领悟其中的道理。什么道理呢?当然是太极拳的道理。这种道理拳谱上都有记载,可是要落实到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我认为要把拳理落实到拳架上,落实到实践中。使初学者也能明其理,知其法。然而要揣摩其内在的功夫,首先必须要揣摩一手一法、一招一势的姿势是否正确?是否做到立身中正?手脚的配合是否恰当?是否全身关节都放松了?心是否静下来了?是否做到慢、圆、匀、稳?这就涉及到太极拳的全部内容。
总之,希望你们且莫在花架子上去追求,要力求把“揣摩”出的拳理拳法落实于内、落实到实践中;有诸于内必形于外,拳架也就大方舒展,形态松圆,气势自然就会呈现出来。练功日久,才有可能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要意贯全身,默识揣摩,首先要排除杂念,平心静气。练拳之前,先要小正马步站立一会,心静下来,杂念渐渐少了,才缓缓开始练拳。在行拳中要尽量保持已有的静态,而且还要求越来越静;思想就象春天初升的太阳普照大地一样照满全身,还要兼顾动作的松圆、沉稳、轻缓等要求,在这种宁静而内向的思想状态下,才能去揣摩拳理,并落实到拳架上。
“古人学艺为己,今人学艺为人”,古人学拳是为了强身健体,今天的人练拳是为了给别人看,所以多数人练太极拳只追求外形,不重内在。本来是朴实无华,简洁大方的拳架,有些人偏偏喜欢加些花样,添些动作,意在神气活现,哗众取宠。本来完整古朴的拳架,被“装饰”的不伦不类,以致于流行成目前很“好看”的太极舞、太极操等。
太极拳之所以能在疗病保健和技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并且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推崇和热爱,正是因为太极拳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要想学好它,并充分地利用它,就必须了解、适应它的规律,同时还要亲近它、尊重它,而不能随便改动它,要坚持让太极拳在健康有序的道路上得以传承发扬。
“默识揣摩”是练太极拳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虽然练拳者的功夫深浅不一,都各自有不同的感受和乐趣,如鱼游水,冷暖自知。只有真正热爱太极拳的人,才会在默识揣摩的细致功夫中,充分地驰骋想象力,做到形与神的内合,从而获得思想的专一、全身的松圆、触觉的灵敏、视觉的洞察、听觉的细微、丹田的充实等特殊效果。向世人传递太极拳的神奇与卓越。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