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87:文化脱贫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
国风秦韵87:文化脱贫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周至县等23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西安市目前唯一的贫困县脱贫摘帽。
提起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扶贫攻坚战,该县竹峪镇丹阳村的村民就会纷纷称赞说,西安市委办公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和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文化扶贫工作队,都是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实干家。
据了解,周至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6%,总人口69.17万。2012年,该县被确定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近年来,该县将脱贫攻坚作为“天字号”工程,累计实现10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29%。为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周至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以乡村振兴为引领,继续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持续推进已脱贫户增加收入,打好后续帮扶工作“组合拳”。
“文化下乡”常态化 山村剧社乐万家
周至县竹峪镇位于秦岭北坡,距离西安市中心100余公里。竹峪镇张龙村,有个名为西安市太峪秦剧团的百年老剧社。因为经济落后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这个百年老剧社也面临重重危机。2017年,“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得知情况后,便开始带领文化扶贫工作队进行对口帮扶。
最让当地人记忆犹新的一幕,发生在2019年6月21日。那天,大雨一直下个不停。上午八点,西安市太峪秦剧团员们还是准时来到排练基地——刘小牛的竹林书屋,开始了一天紧张有序地节目排练。按照约定,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早上七点就从西安出发,冒大雨驱车百公里赶往周至县的张龙村竹林书屋。刚一下车,他顾不得喝一口热茶,就投身到排练指导工作中。
经过李铠博士的悉心指点,“扫黑除恶”小品《瞧——这个村长》节目质量立刻大为改观。接着,他又对所有节目进行了观摩指导。能够得到李铠博士的亲自点拨,演员们都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使大家深受鼓舞。很快,合唱过关了,快板过关了,一个个节目都过关了。但演员们仍不松懈,又以更高的热情和信心继续向更高目标奋进。
非遗文化进课堂 校园播撒新希望
到了2018年,李铠得知丹阳联村中心小学缺乏音乐教师。于是,经过西安市委办公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健牵线搭桥,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就开始实施对口支教计划,帮助改变该校小学音乐教育薄弱、无音乐教师的局面。其中,由李铠院长亲自承担该校1至6年级音乐课程志愿服务支教工作。
在对口支教过程中,他们还协助该校开展非遗传统文化长安古乐与地方传统戏剧秦腔进校园活动,同时进行音乐与传统戏剧及艺术教育的传承培训。每周五下午为全校6个年级上集中音乐大课2节课时,为该校培训小学生非遗长安古乐队2节课时。每周六上午进行传统戏剧秦腔兴趣艺术特长培训教学,包括演唱、表演和秦腔小乐队培训等内容。
一年来,他们做到了全校240名学生音乐基础教育全覆盖,并对其中120名小学生进行了非遗音乐、民间音乐与戏剧秦腔艺术的特长培训。为该校建立了一个“少先队鼓号队”,由 3、4年级的36名学生组成。为该校建立了一个“小学生非遗长安古乐队”,由4、5年级的24名学生组成,资助购置乐器款项1.5万元。为该校建立了一个“小学生秦腔戏剧队”,由4、5年级的24名学生组成,资助购置乐器、服装款项1.5万元。为该校建立了一个“小学生合唱队”。由 1、2、3、4、5、6年级的50名学生组成。还为该校建立了一个“小学生埙乐队”,由3、4、5年级的 36名学生组成,资助购置购乐器款项1万元。
精神食粮养元气 岁岁花开年年喜
从2018年10月开始,李铠院长又帮助丹阳村的贫困户贺创生,发展起了1亩多地的猕猴桃园。到了果熟季节,他又帮着搞品牌设计和营销推广。今年贺家的猕猴桃园,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周至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李铠院长的文化扶贫,终于让贺创生跟上了“中国猕猴桃之乡”的发展步伐。以前生活窘迫的贺创生,现在脸上的笑容多了,劳动干劲足了,对未来美好生活也充满了自信心。
长安古乐传正声 境由心造济苍生
自从2019年7月31日开始,西安博物院就上演着常态化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在这里,人们能够看到“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亲自司鼓领奏表演,也能听到他讲述“八音和鸣”的中国音乐文化故事。
在这个面向世界的文化大舞台上,人们认识的李铠博士就是一位传播“华夏正声”的实干家。熟悉李铠博士的人,不仅知道他一位享誉中外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者,而且知道他已经从事长安古乐保护和研究长达20多年了。
当国家还没有成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时候,他已经先行起步开展长安古乐保护和研究了。没有工作经费,没有政府拨款,他就是耗尽家财也要孤军奋战继续进行这场“文化长征”。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文化也同样充满了功利主义的商业铜臭。聪明人做文化产业和文化生意,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20多年来,李铠从事长安古乐文化传承,却一直是入不敷出。在聪明人看来,只有奉献没有回报,就堪称是世界级的“愚公”。
不过,李铠却心甘情愿当“愚公”,而且乐此不疲。即便是现在承办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也是坚持中国古典交响乐的“高雅享受大众消费路线”,同样是“保本运营”的文化公益事业。
没有政府拨款,他照样会“自带干粮”进行“文化下乡”。而且,他还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文化资本”,又默默地投入于文化扶贫。
谈起自己的这场“文化长征”,李铠就会感慨地说,生为炎黄子孙,就要守护民族文化根脉。不知道感恩祖先和祖国,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李铠表示,中国文化由来就是道法自然天下为公的大道文化。这种“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西方文化迥然各异,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话语表达体系。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用,法术万变而道不变。“独尊儒术”和“技术崇拜”,都是迷失大道的精致利己主义封闭僵化思维。
李铠强调,中国有世界上唯一连续承传的古老文明,也有“上下五千年”的音乐文化。自从欧洲“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以来,“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大行其道,至今不过五百年。然而,自“鸦片贸易战争”和“洋务运动”以来,西方文化表达范式已经改换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大道文化传承一直面临“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危机。
他说,只有精神脱贫,中国人才能重塑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有中国大道文化,才能够拯救中国和每个中国人。
李铠与生俱来的文化使命感和激情喷张的正能量,深深感染和鼓舞着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的工作团队。一个人的心之力,能够变成一群人的集体行动,这便是境由心造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有无相生。
对于李铠的文化扶贫工作,西安市委办公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健评论说,巩固周至县竹峪镇的脱贫攻坚成果,就必须通过文化扶贫激发群众自强不息的内动力,这也是我们加快转变扶贫方式的努力方向。李铠博士带领的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团队,已经开辟出了文化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感谢西安市委办公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健提供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