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摭遗(15):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燕丹子
旧文摭遗(15)
弁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陆续为若干种古代小说工具书撰写词条约几十万字,为我后来撰写《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些词条撰写时大多用纸本手写,原稿交出版社而手里没有底稿。好在现在有了先进的技术措施,把出版物中的文字复制下来变为文档已经不是多大的难事。所以希望能把这些文字重新采撷下来,保存起来,公之同好。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
二、《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全一册)
主编:段启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副主编:华森、唐志辉
本人忝列编委,撰写二十六条,并组织部分词条编写工作。
***********************************************************
《燕丹子》
《燕丹子》历史小说。旧题燕太子丹撰,不可信。今学者一般认为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据史书和民间传说加工改写而成,小说以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为基础,叙述了燕太子丹质秦受辱,历经艰辛返回燕国后处心积虑,物色刺客复仇的故事。描写了太子丹对刺客荆轲的礼遇之深和荆轲行刺未果、功亏一篑的结局。从而歌颂了荆轲等侠客愿为知己者死的献身精神,表现了太子丹礼贤下士、急于复仇的性格特征。
《燕丹子》的美学风格是突出了悲壮之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安排了三个层次,逐渐地把悲壮气氛所产生的美感推向高潮。首先,作者以太子丹的不幸遭遇作为整个故事悲剧的基础。小说详细交待了太子丹在秦国为人质时所受到的屈辱和回国途中受到秦王的一系列陷害。这些以强凌弱的残暴行为引起人们在道德上的同情心,很快进入到悲剧欣赏的情感漩涡中。接着,作者又围绕太子丹物色复仇人选和荆轲出征,一连写出了几位为正义而自动捐躯的英雄人物,田光为避疑吞舌而死,樊於期自刎以自己的头颅作为荆轲进见秦王之礼,夏扶则于车前刎颈为荆轲送行。这些侠肝义胆的英雄壮举具有震撼人们心灵的作用,也把故事的悲壮气氛推向一个较高的峰峦。然后,作者以排山倒海之势,尽情渲泄了荆轲出征和行刺失败的悲壮气势。荆轲出征是千古传颂的悲壮图画。这是作者以深情的笔墨,再现了这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仅把人们带到一个萧瑟冷风、生离死别的悲壮境界中,也使读者对这位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英雄肃然起敬,徜徉于崇高的美感之中。接下去,人们还没有从崇高的美感中拔出,就立即被接踵而至的行刺场面的紧张气氛所吸引,从咸阳宫中敌视的百官,林立的陛戟,写到秦武阳的惊慌失措。在即将大功告成时,却又形势突转,功亏一篑。作者最后将一幅断掉双手、倚柱笑骂的英雄形象,定格于读者的想象中,进而把故事的悲壮气氛渲染到极至境界。
形成这种美学风格的基础,是小说中一系列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诸如情节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人物性格的栩棚如生:篇帽的宏大,构思的缜密,结构的严谨,等等,在小说发展的初期,这么多艺术上的成就无疑是十分珍贵的,所以明代胡应麟把它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少室山房笔丛》)。(宁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