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

新的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人,他们肠道细菌不同于常人。

研究概况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群干扰与多种精神疾病的证据,微生物群特征被提议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尚未评估这些变化在精神疾病范围内的特异性。

本研究对一般成人精神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进行荟萃分析,并进行诊断内和诊断间的比较。数据来源Cochrane Library、PubMed、PsycINFO和Embase,检索截止日期至2021年2月2日,获取系统评论、meta分析和原始证据。

研究共纳入59个病例对照研究,评估重度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症、焦虑、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人人群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或丰度。主要结果是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

结果

  • 共有34项研究的数据纳入alpha多样性meta分析(n=1519例患者,n=1429对照组)。
  •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微生物丰度显著降低(观察菌种SMD=-0.26;95% CI,-0.47至-0.06;Chao1 SMD =-0.5;95% CI,-0.79至-0.21)。
  • 系统发育多样性略有下降(SMD =-0.24;95% CI,-0.47至-0.001), 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
  • β多样性的差异仅在重度抑郁症、精神错乱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持续观察到。
  • 关于相对丰度,几乎没有发现疾病特异性的证据。相反,发现了一种微生物群特征的跨诊断模式。
  • 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错乱、精神分裂症和焦虑症,他们的粪杆菌和粪球菌水平减少,Eggerthella菌水平增加。表明这些疾病的特征是产生抗炎丁酸盐细菌的减少,而促炎属丰富。

研究评述

发表在JAMA Psychiatry上的这项研究发现,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更有可能拥有不同于常人的肠道生物群落,其特征是既缺乏产生抗炎的细菌,又有更多的促炎细菌。这项研究并没有考虑这些生物标志物,但它确实表明,在治疗精神疾病时,应该更多地考虑肠道健康。

肠道菌群是生活在人体胃肠道内的大型、动态的微生物群落。这可能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以及其他类型的微生物。此前的研究已经指出,肠道微生物群在精神疾病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研究发现,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病患者的粪杆菌和粪球菌水平较低,这两种细菌在肠道内具有消炎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体内的Eggerthella(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菌)水平更高。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国王学院的Viktoriya Nikolova说:“虽然我们还没有建立特定疾病的生物标记物,但我们已经发现,肠道健康和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重叠,特别是与抗炎细菌相比,某些促炎细菌占优势。”

这是第一次评估肠道微生物群与一系列精神疾病相关的变化,并评估它们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变化在微生物群的组成中普遍存在,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目前观察到的一些迹象表明,它们可能与精神疾病的潜在机制有关,如炎症过程的调节。越来越清楚的是,肠道微生物群的健康对更广泛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