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100问 | 你不知道的糖尿病知识都在这,建议收藏

一. 认识糖尿病

1. 糖尿病有哪些易患人群?

答:糖尿病“钟爱”的9类人群:

① 空腹血糖异常者;

② 具有糖尿病家族史;

③ 体型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腰围粗);

④ 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或者早发冠心病患者;

⑤ 怀孕时期血糖升高或者生育巨大儿(体重4公斤以上);

⑥ 出生时体重轻或者婴儿期体重比同龄孩子轻的人;

⑦ 胰腺疾病患者(胰腺炎等) ;

⑧ 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压力大者;

⑨ 年龄增长也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2. 糖尿病分哪几种?

答: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又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或者少年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腺出现问题后导致的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

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腺可以产生胰岛素,但是身体不能合理利用这部分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通常是因为高糖饮食、胰岛素利用差、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以及肥胖造成的。

妊娠期糖尿病:由于妊娠引起的糖尿病,大多数情况下为暂时性糖尿病,产后血糖自然恢复正常。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作用缺陷、胰岛素外分泌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

3. 糖耐量实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进行实验前三天正常饮食,不要控制饮食,改变饮食习惯。

B.适当运动,切忌运动过量。

C.一定要空腹。

D.试验中不可进食,吸烟饮水,避免剧烈运动。

E.当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晕厥等特殊情况时,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

4. 血糖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

① 正确理解空腹的意义:空腹不仅仅是不吃早饭,理应空腹8小时以上。

② 查血糖前忌用维生素C: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影响血糖以及尿糖的准确性,输注维生素C的患者测量血糖常常比停止输注维生素C时血糖低,是因为维生素能够干扰血糖测定时的大小。

③ 餐后血糖很重要:大量实验证明,餐后血糖升高是患病早期的症状,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仅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主要是因为释放胰岛素的β细胞在早期尚能满足机体所需,而进餐后受损的细胞就显得分泌功能减弱。

5. 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答:糖化血红蛋白,缩写HbA1C,它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结合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周期约120天,所以其能够反映120天左右的血糖浓度,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6. 糖耐量降低就是糖尿病?

答:糖耐量降低全称葡萄糖耐量减低,当患者的血糖高于正常而又不能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葡萄糖耐量检查。一般受试者在静息状况下,空腹口服75克葡萄糖,待2小时后测量其血糖,小于7.8毫摩尔每升则为正常;大于11.1考虑罹患糖尿病;介于两者之间即为糖耐量降低,可以理解为糖尿病的前期状态。

7. 尿里有糖就可以确诊糖尿病了吗?

答:其实并不一定,糖尿病患者的小便里确实有糖,但是以下五种患者也会有尿糖阳性。

A.肾性糖尿:当一个人肾脏有疾患时,其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尿里的糖分自然就高了。

B.神经性糖尿:某些疾病(休克、外伤、脑出血等)可以使人出现应激状态,体内肝糖原大量分解,导致血糖升高。

C.药物性糖尿:一些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可以使血糖升高。

D.妊娠性糖尿:妊娠期妇女在妊娠中后期,由于其乳腺功能活跃,分泌的乳糖增多,加之肾小管对糖重吸收功能下降,可以使尿糖升高。

E.饮食性糖尿:当一个人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糖分,就可以尿中查到糖,其次甲亢病人中,肠道功能亢进,也可以出现一过性高血糖,其尿糖可以阳性。所以尿里有糖不一定是糖尿病,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确诊是否有糖尿病。

8. 如何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答:并不能单一凭借血糖的升高来判断其严重程度,还应考虑一下方面。

A.1型糖尿病比2型糖尿病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外源性的补充胰岛素,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通过锻炼及口服药物可以控制血糖水平。

B.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根据心脑肾眼及神经等部位的病变程度及糖尿病足后出现肢体坏疽来判断。

C.多次发生急性代谢性紊乱:反复出现患者酮症酸中毒,乳酸中毒或者急性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均属于重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D.血糖居高不下反复波动,病情严重:长期高血糖、高血脂导致的血管内皮毒副作用以及继发的血液粘稠度增加,可以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是患者出现血管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9. C肽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C肽是胰岛素原的其中一段,但是不具备降血糖的活性,但是测定C肽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其浓度与胰岛素的浓度呈1;1的关系,其不受肝脏酶灭活,半衰期比胰岛素长,经由肾脏排泄,其浓度可以更好地反应胰岛的功能。

二.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10. 糖尿病治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做到以下五个基本点,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好血糖:

A.心理教育:正确认识糖尿病,了解其危害以及治疗方法,有助于对治疗的信心;做到既来之则安之.

B.饮食控制:管住嘴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基石,结合膳食宝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能为控制血糖做好准备。

C.坚持运动:体育锻炼能消耗多余的脂肪以及葡萄糖,糖尿病患者进行利索能及的有氧运动,也有利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D.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医患合作的重要方面,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对各种药物有一定了解,对胰岛素以及口服药物能够有清楚地认识。

E.规律监测: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根据治疗调整药物,进行自我管理,达到稳定的身心健康。以上五驾马车相辅相成,付诸实践,糖尿病患者进行身体管理才能更有效。

11. 如何选购血糖仪?

答: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控制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糖仪来检测血糖就很有必要了。血糖仪的准确度很关键,与静脉血检测的结果不可相差悬殊。简便的操作方法有利于老年人的操作,与血糖试纸需要配套,最好选择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等等。选购适宜的血糖仪有助于对病情的掌握,对血糖控制而调整。

12.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食物?

答:总的原则为:防止总热量摄入过高,防止脂肪比例过高,防止膳食纤维比例过低;增加鱼类的摄入,增加谷物尤其是粗粮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最终达到降低膳食热量密度的目的。同时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了解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的食物、能够帮助降低血糖的营养素、适合自己的食谱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调养方法。

13. 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吗?

答: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基本手段,但是部分患者将饥饿疗法当成饮食治疗,认为主食越少越好,其实不然。人体如果长期得不到外源性能量补充,一方面将导致体内脂肪和蛋白质过量分解,造成身体消瘦,长期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因为热量摄入不足,导致血糖偏低,会刺激升血糖相关激素分泌,引起血糖反跳。

14. 糖尿病患者如何饮水?

答:糖尿病患者喝水太少会造成血液浓缩,阻碍循环血液中过多的糖分及代谢废物的及时排除,从而血浆渗透压升高,造成高渗现象。严重者会产生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人体每天大概需要2000毫升水,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多的水,每日至少饮水2升以上。夏天出汗多,更要多喝一些。糖尿病患者平时饮水应该以白开水为主,可适量饮用淡茶水,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要尽量避免。另外,牛奶、豆浆也是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的好饮料。每天喝牛奶、豆浆能补充钙质,豆浆还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因而更适合比较肥胖、血脂高、血压高的糖尿病患者饮用。

15. 降糖药物有哪几种?

A.磺脲类:适用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患者开始服用磺脲类亚时药效明显,空腹喝餐后血糖水平可降低,糖化血统蛋白可下降1-2%。

B.双胍类:双胍类可以抑制肝糖原的产生,对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效果好,对于二型糖尿病以及肥胖患者可以首选此药物。

C.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延缓糖类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高的患者。

D.瑞格列类:此类药物能后快速是胰岛素释放,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当奇遇二甲双胍合用时,容易产生低血糖。

E.胰岛素增敏剂: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与磺脲类或者胰岛素合用。

F.DPP-4酶抑制剂类,适合2糖胖病友。

16. 胰岛素如何选择和使用?

答:胰岛素针头短而细,需要反复多次使用,最好避免重复使用,且每次使用时注射部位需不断更换,避免产生组织萎缩,瘢痕产生;其次,每次用量需根据医嘱或者每次的餐前血糖进行调节,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注射前必须清楚明白自身胰岛素制剂的型号,长效或短效,在注射预混胰岛素时,必须先抽取正规胰岛素,然后在抽取鱼精蛋白胰岛素,注射可以选择脂肪丰富部位。使用前也需排空针里的空气,充分摇匀胰岛素。

17. 胰岛素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A.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主要由消耗和产生来调控,消耗一般取决于自身运动以及药物的调控,产生主要由饮食摄入的量决定。当糖尿病患者消耗加大,而产生减少,必然发生低血糖,这时家属或患者可以进食含糖食物,症状较重,则可以注射葡萄糖。

B.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又称为脂肪代谢障碍,是由于人体对动物源性胰岛素有一定的排斥性,严重的皮下脂肪萎缩可是脂肪下部的肌肉组织、大血管以及骨骼从外部看来更明显,类似于皮包骨。目前随着动物胰岛素的使用减少,其发生率逐渐降低。可以选用热敷理疗等方式辅助。

C.体重增加:这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脂肪合成,这也是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一个反应,患者可以通过锻炼等方式促进脂肪消耗。

18.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答: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微血管病和自主神经心脏病三大类。冠心病更为多见。以下药物有助于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磺脲类药物:格列齐特、格列美脲都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给人体心肌细胞补充能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该药物在肠道内可以抑制碳水化合物分解,延缓血糖上升,且不对心脑肝肾等组织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双胍类药物:此类药物除了降血糖等作用外,还能减体重,降血脂的作用。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因其能增加机体的血容量,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

19. 如何使用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

答:西药治疗糖尿病作用强,但是副作用大。中药处方汤剂为主,副反应小,在科学的指导下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中医治疗,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单纯只依靠中医,无法获得良好的结果。不可否认西医降糖效果明显且作用迅速,但是控制了病情,仍会有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等不适,这是中医就可以派上用场,经过综合调养,精神状态可以获得明显改善。因此,中医西医相结合是对控制各个指标都有很大的益处。

20. 磺脲类药物分别适用于哪些患者?

答:磺脲类药物药品种类繁多,药效和副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不同特点,结合患者年龄、病程、肝肾功能等选择。老年人首选短效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或者中效的格列齐特;肝肾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以及低血糖倾向的老年患者,更适用于甲苯磺丁脲等短效制剂;肾功能不全患者首选格列喹酮或胰岛素治疗,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亚莫利进行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