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葆元原创丨七言律诗——镌璞斋词话之十四
七言律诗
——镌璞斋词话之十四
文/孙葆元
七言律诗的格律与五言律诗一样。在五言句前面加两个字就是七言,如果五言句前两个字是仄声,加字就应该是平声;如果五言句前两个字是平声,加字就应该是仄声。
七言句式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每句的第二、四句平仄要粘,第六字平仄也要粘。
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
第一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是平起定式。
第二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这是仄起定式。
第三种: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是平起,句尾不押韵。
第四种: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这是仄起,句尾不押韵。
崔颢 行经华阴
岧嶤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是一首以景吊古的诗篇,情怀豪迈寄于瑰丽的词句之间。当下写景的诗很多,诗人到了一处,想到历史沧桑,总要歌咏一番。遣词跳不出古人的窠臼,用意难与当下结合。请看此诗第七句:“借问路旁”句,一个“路旁”就把“行经”的题旨点明了。写景抒怀的诗总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方好,崔颢如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如此。不要当品头论足的第三者。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一首让李白都自愧不如的佳作。“日暮乡关”使人“愁”,引发了今日的“乡愁”说。我们不评论此诗的作意,只看它的结构:前三句连用了三个“黄鹤楼”,第一句第四字“乘”与第二句第四字“余”属于失粘;第一句第六字“鹤”与第二句第六字“鹤”重叠,是失对。第三句“黄鹤一去不”连用五个仄声,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连用五个平声,这就失律了。可是诗评家严沧浪仍然说,“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这就说明,我们作七律要循律,有时又不要拘律。有些人专挑人家诗律上的毛病,却忽略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首好的作品有时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真的很难。
祖咏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这也是一首咏史诗,诗音气势磅礴,如果只这样写下去不会成为好诗,贵在尾联抒发了请缨报国的愿望,一下子就提升了诗的感召力。我们当代的创作面对雄伟的河山却忘了自己,败笔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