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炎黄文化: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部分研究人员在宜昌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规划概念方案讨论会上的发言

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部分研究人员

在宜昌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规划概念

方案讨论会上的发言

会议主题: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规划概念方案讨论会

会议时间:2021年8月10日

举办单位: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炎黄文化研究会参会人员:徐炜、罗洪波、王念时、沈传诚、曹蓉、陈军娥

8月10日,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宜昌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规划概念方案讨论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艾长征主持会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博物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徐炜和部分研究人员参加会议。

艾长征介绍了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的背景、进展,并对讨论框架提出了要求。设计单位——上海禾置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用幻灯片详细介绍了规划概念设计方案。与会的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研究人员,就该项目方案设计逐一发言、各抒己见,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徐炜做了观点总结和进一步阐述。意向投资单位均瑶集团负责人尤永石表态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努力把该项目做成精品。

现将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人员的发言,整理如下:

(一)徐炜会长

1、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环南片区是非常受关注的,尤其是宜昌老市民。市民期待宜昌的宽窄巷子。如果成功,皆大欢喜,如果失败就要挨骂,要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2、必须以文化引领项目。

如果文化做差了,商业一定起不来,商业社区的文化兴旺是商业兴旺的前提。我们提倡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是为了传承和利用。

3、还原环南片区或老宜昌的文化,讲出故事来,唤醒记忆和乡愁。

凸显出的文化,应让人敬畏、尊重,使人可悟、可感,让观者能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每间房都能讲出故事,要善于运用仿旧的手段,还原明清到民囯时期的街巷建筑风格,重温那时的市井烟火气。用石刻做导游图,每步每步都有东西,增加壁雕,建宜昌名人墙。感受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现代气息。

4、商业定位要搞好,差异化定位招商布局,解决大家来这里干什么的问题。

(二)王念时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拆大建之后,许多城市都变得“千城一面”,建高层建筑、形成大型社区已成为主流。不可否认的是,各地原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文脉在城市改造中渐渐消亡。宜昌环南片区在实施城市改造的过程中,采取了将著名历史遗存原样移建与新建仿古建筑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提高土地价值之间做出尝试。因此设计方对原有方案进行了修正和提升,并请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讨。

我们认为,作为环南历史风情区的设计应该眼光更广泛些、思路更清晰些、特色更鲜明些。

眼光更广泛些,指的是不要局限于环南片区,而要以整个宜昌老城、也就是环城路以内,这样除了保留西平巷、璞宝街之外,可以增加不少具有宜昌特色的老街小巷的名称,这也是留住乡愁的体现。

思路更清晰些,指的是这个风情区应充分表现老宜昌城的明清特色,从数进的天井屋,木楼小院到临街商铺,祠堂、庙宇以及木板房、茅草顶的土屋,还有宜昌的特色小吃,当然也少不了钱庄、当铺和如今已消失的一些手工行业。

特色更鲜明些。在风情街区的中心位置,或者在复原的大南门城门广场设立大型屈原铜像,辅以“宜昌老城民俗博物馆”(暂名),用以向宜昌市民和外来游客介绍和展示宜昌古城风貌及人文地理知识,并提升这一街区的历史文化品质。

(三)沈传诚       

1、有关风情街区的定位。

风情街区已经定位,那就是宜昌古城风情。包括古城的街巷,古城的建筑(民居、商铺),古城的民俗,这是规划建设的原点。至于宜昌区域其它一些文化元素如峡江文化、开埠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土家文化等等都不应在此街区考虑之列,色彩太多不仅不会五彩缤纷,反而花里胡哨。加上地块太小,也不堪重负,谁都想亮相,谁都不出彩,面面俱到,反而没了重点,而且冲淡了复建的初衷。

不是其它文化不重要,而是应该放到她应该放到的位置。比如开埠文化,在二马路至一马路,土家文化在长阳、五峰,屈原文化在秭归,每一个文化内涵只有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才会得以充分体现,才会大放异彩。

2、风情街区的商业定位。

风情街区不可能没有商业,任何街区都是无商不活,环南街区商业布局要紧紧围绕文、旅做文章。宜昌为什么是个空壳城市,就是因为宜昌无处可去,到三峡,到大坝,到画廊,都是匆匆过客,城内没什么可留之处,所以风情区商业街要从留住过客考虑。

我认为要留住游客,主要是五个方面,即食、宿、行、游、购,而且这五个方面在设计上要走平民低端路线,即大众化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大量游客,也是着眼于长远考虑。反之走高端小众路线,只会是曲高和寡,街区将是冷冷清清。

食。建一条宜昌小吃街,风情区小吃街绝不等同饮食一条街,她就是地地道道的宜昌小吃。宜昌小吃不下数百种,绝不是仅仅凉虾、萝卜饺子寥寥数样,恢复宜昌小吃,不仅繁荣市场,而且也是宜昌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风情区小吃街要杜绝洋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等,也要杜绝国内天南海北的小吃,如内蒙烤肉、桂林米粉、长沙臭豆腐等,展示国内名小吃应另辟蹊径,而不能在宜昌小吃街鱼龙混杂。再就是恢复宜昌的老茶馆,老式桌椅板凳,泡一杯茶,烟雾缭绕中吹拉弹唱,胡吹神侃,真正让游人体验一把老宜昌的市井文化。

宿。留住游客除了景点就是住宿,住宿不能老盯着酒店、旅馆,要形式多样化,民宿就是最有特点的旅居。宜昌古城原有一些小院落或深宅大院,可以复建这些古建筑,在观赏古建的同时,也为开展民宿提供了条件。

行。风情区应该杜绝所有机动车辆进入,童车、残障人助力车除外。取而代之的是宜昌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黄包车,人力三轮车。宜昌在三、四十年代最盛时,黄包车多达700多辆,黄包车夫多达3000多人,在一个仅十万居民的小城,这么多的人力车在当时是何等的地位?由此也可窥见当时宜昌的盛景。风情区恢复黄包车一可代步,二也是一道流动的风情线,当然也是一种商业运作。

游。风情区内复建了一批宜昌老建筑,如移址的陈家祠堂,还有准备复建的墨池书院、古戏台、关圣楼、衙门什么的,稍加渲染,就可以吸引游客,如果把近在咫尺的河坝(江滩)恢复一些老宜昌的民俗文化,与风情区浑然一体,不愁无游人光顾。

购。建一条专门用于展示宜昌土特产和供游人购买的小街巷,土产有水果、坚果、药材等,非常丰富,不一而足。除此之外,还有古玩、字画、盆景、根雕、珠宝、石艺等,加上旅游纪念品如船模、陶器等,应该称得上琳琅满目。

风情区内适当加入一些民俗民情的表演,戏台可以固定表演,街道可以流动表演,以加强风情区环境气氛的渲染。加上一些宜昌的老民俗如修脚、采耳、剃头等,更能加强风情街区的氛围。这一块也可以作为街区商业统筹考虑。

风情区内无论街巷,还是建筑,不要植入现代元素,这样不仅冲淡了宜昌老城风情的浓度,而且给人留下不伦不类的感觉。但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和现代艺术,如灯光、音响以及现代雕塑或绘画,以写虚方式弥补写实的不足,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四)罗洪波

这次复建大南门(关圣楼)是智者的选择,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欣慰。大南门是宜昌古城的地标,它是集宜昌古城文化、宜昌码头文化、宜昌关公文化、宜昌商贸文化、宜昌民俗文化、宜昌庙会文化和宜昌抗战文化等等文化的综合载体。它的复建,有希望带动解放路步行街的商铺重生。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将江边的吊脚楼搬到街上来,不伦不类,建议修改。说到干栏式建筑,那是武陵山坡地和宜昌河岸的特色,不应出在此。倒是民主路、璞宝街的老商铺楼房的二楼阳㢟台结构,都是鹅颈式栏杆,这就是古城建筑特色,不知在拆除时收集没有?建议加以利用。

老街巷地名文化加以利用很好,但是却忽视了地名中的民俗世相,比如古城的“九拐巷”,就有宜昌人都家喻户晓的歇后语“九拐巷里放鞭炮-----弯里弯滴(的)想(响)”,就非常有宜昌特色,何等俏皮,建议利用。

关于大南门的方位,如果不影响至滨江公园地下通道建设,建议在原址、即正南方向复建,还应在关圣楼恢复关公勒马向南回望荆州的雕像,抗战西迁中,国内外很多名流都到此瞻仰,冯玉祥登楼写有抗日诗篇。关圣楼是宜昌文化载体,不应认为是宗教活动场所,它是生意人的愿景圣地,要让这里添得些许人间烟火。

要改善大环境格局,以古促新。建议开通解放路,将环城南路改为步行,与步行街连成一体,适应游客穿行游逛。

(五)曹蓉

1、定位勿杂。

建议该项目定位为“宜昌明清老城”,勿涉及开埠,开埠文化在二马路街区体现。

2、大道无形。

采用“商业+历史文化”的模式,在商业的环境中,处处浸润着文化、弥漫着文化的气息。

3、能体现不自主的自豪感。

串联历史信息、讲好宜昌故事。用名人广场、名人群像等方式, 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知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4、兼具时尚因素。

用参与式博物馆等,打造网红打卡地。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5、具有生活气息。

居住在其中的人是活态文化的一部分,让他们更安居乐业才是保护初衷。恢复大小十字的烟火气,使之成为市民、游客的生活街区。在空间设计上,体现“物质 + 人文”。保留原住民,保留原有的人文环境。

(六)陈军娥

感觉整个项目比较乱,不太适合商业需求。

文化可以通过建筑设计做出来,但运营更加重要。

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需要有一个核心的懂商业的人参与设计。

动线设计太复杂,要简单,利于逛街。可以考虑把自立路到民主路拉成一条街。

整理人:陈军娥

宜昌炎黄文化

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

编辑|江龙

邮箱: 2023210761@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