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疳积,能吃却瘦小,2步调理4个食疗方
21
读书答题 第 21 期
本期题目:
天气转凉,孩子容易患流感。以下关于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脾虚气滞或过敏性体质的孩子受凉后患流感的概率会相对更大。
B.流感会导致孩子高烧不退、咳嗽打喷嚏等症状,马上降温止咳是关键。
C.孩子流感咳嗽时间长,可以吃梨止咳。
D.孩子流感发烧,前期可先捂汗降温。
E.戴帽子出门和泡脚都是预防孩子流感的有效措施。
快去答题
下期公布正确答案和幸运名单哦!
答题格式:
▼
公众号下方对话框发送
“读书答题第21期 + 地区 +
所在群编号 +你的答案”
上期“读书答题“的正确答案及获得面诊机会的读者名单,见文末!
【许尤佳教授独家语音分享,每次推送见!】
“我的宝宝好能吃啊,看到什么都扑过去吃,但是2岁了才18斤!愁死了!”
“我娃典型的胃强脾弱,吃很多就是不长肉,身高体重永远离标准差一大截!怎么办呢?”
“孩子脸色总是黄黄的,身体瘦瘦小小,比同学矮了一个头,很没自信。”
......
家长群里一聊起孩子不长个、不长胖,就共鸣一片。有这样烦恼的家长真不少。
许教授指出,孩子爱吃、吃很多,却怎么都养不胖,长得瘦瘦小小黄黄,正是疳证最显著的外在特征。
孩子是生了疳积!
可是很多疳积宝宝的家长,看到孩子营养不良,怕控制饮食的话,孩子更吸收不到营养,只得放任孩子多吃。
结果仍是越吃越瘦。
孩子很能吃,并不是好事。该怎么办呢?
疳证“进化史”:
脾虚→积食→疳气→疳积→干疳
要调理疳积宝宝,先要正确认识疳积是怎么形成的。
在古代,有一种小儿病,能和麻疹、天花、惊风并列,被称为对儿童损害最严重的儿科四大证之一。
这就是疳证。
听起来有些吓人,实际上家长也的确要引起重视。
疳证,简称“疳”,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相当于西医说的营养不良。
疳证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5岁以下的幼儿较多见。
“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这和蚁穴溃堤是一个道理。疳积的“进化史”,最初往往是从家长对宝宝脾胃缺乏合理呵护开始的。
看到宝宝吃得多吃得欢,家长就高兴,觉得一定是好事。未曾想小儿的体质特点就是脾常不足,天生脾虚,胃的收纳和脾的运化功能弱。
一旦饮食喂养方法不合理,就很容易出现积食。
反复积食时间久了,孩子的脾胃功能就更弱,脾虚就更厉害,到了一定程度,就产生了疳积。
疳积判断
根据严重程度,疳证主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个阶段。
1.疳气:宝宝开始出现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爱发脾气等症状。
2.疳积:宝宝有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正常等症状。
严重者还会头大颈细、肚大青筋显露,常伴有脾气不好、睡眠不好、出汗多、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等问题。
3.干疳:孩子极度消瘦、皮包骨,看起来像小老头,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有的甚至可见肢体浮肿。
一旦发现宝宝到了干疳这一步,必须马上就医治疗,不能耽搁。
正确调养疳证宝宝:
调整喂养方法 + 健脾
疳证患儿的特点就是胃强脾弱。胃里仿佛有个看不见的无底洞,光吃不长,甚至越补越瘦小。
有家长说:“看我家宝宝体质弱,就变着花样进补。”
海马田七“增高汤”,人参蚕蛹蜂王浆……几顿下来,孩子原本就受累的脾土更加不堪重负。
许教授甚为推崇的宋代医家钱乙认为,儿童“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宝宝的身体很多方面是幼稚的,脾胃和肠道的吸收功能都不成熟,如果一味地大补,孩子不吸收,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疳证宝宝需要家长科学控制饮食。怎么做?“调整喂养方法+健脾”2步走。
步骤一:改掉饮食坏习惯
疳积宝宝多多少少都是饮食喂养上出了问题。
有的宝宝偏食,有的宝宝吃太多肥甘滋补的食物,或者贪吃零食,或习惯饥一顿饱一顿……
这些都需要家长及时纠正。
正确喂养遵循以下3点:
1.1岁半之前按需喂养,1岁半以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定时定量喂养。
什么叫“按需”?
就是宝宝饿了就可以吃,但不饿不哭的时候、睡着的时候,不必因为已经过了既定的时间,就一定要塞给TA吃,像时钟一样准时。
也不必纠结奶量、饭量。
这一顿少吃了几十毫升,下一顿多吃了几口就如临大敌,没有必要。按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就好。
2.食物主要以稀、软、少渣、少油腻为主,少量多餐。
既要易于消化又要营养丰富;添加辅食的顺序是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
3.“若保小儿安,常需三分饥”,宝宝不想吃,家长别硬喂;宝宝胃口大,家长要适当控制。
比如发现宝宝不懂节制,常常吃撑,那下次就可以适当减少食物的量。
总之,宝宝喂养是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实时调整的,不是一劳永逸的。
步骤二:根治疳积靠健脾
只有当调整好宝宝的饮食之后,才可以开始健脾。
只有消化正常了,孩子再通过食疗方调理身体,才会有效。
脾虚宝宝宜食食物
宜食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
如粳米、籼米、锅巴(锅焦)、薏米、熟藕、栗子、山药、扁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鳜鱼、葡萄、红枣、胡萝卜、土豆、香菇等。
脾虚宝宝忌食食物
少食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
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小麦等。
少食味厚滋腻、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牡蛎肉等。
以下4种食疗方对疳证宝宝能起到调和脾胃的功效。
许尤佳教授 推荐
治疗疳积食疗方
小儿健脾八珍汤
材料:太子参5g,白术8g,白茯苓10g,当归5g,川芎3g,白芍药5g,熟地黄8g,甘草3g。
做法:将食材放入锅内,加入500毫升水,大水煮开后转文火,煎取150~200毫升,分次服用。一周1~2次。
山楂山药汤
材料:山楂5g,干山药15g,冰糖10g。
做法:将山楂、山药煎汤,冰糖调味,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周。
山楂水
材料:鲜山楂75g,白糖适量。
做法:山楂洗净,去蒂去核,切成小块。砂锅中注水,放入山楂,加盖烧开后用小火煮 15 分钟至熟。揭盖,加入少许白糖,搅拌均匀,煮至溶化即可分次食用。
猪骨胡萝卜泥
材料:猪骨120g,胡萝卜1根,盐适量。
做法:将胡萝卜、猪骨洗净、切块,猪骨焯水。起锅,放入胡萝卜、猪骨,煲至胡萝卜熟软。把胡萝卜压成泥即可分次食用。
温馨提示:以上食疗方需在宝宝无病痛、消化好时服用。
许教授小贴士
减少宝宝疳证的发生,主要靠家庭预防。
家长应做到以下3点:
1.定期检查孩子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乳牙数目等,尽早发现小儿在生长发育上的偏离,尽早加以矫治。
2.积极预防治疗各种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炎、腹泻,保证孩子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3.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常开展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