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15)

(十五)

海法的清晨阳光炽烈,昨夜的晚餐厅又卖起早餐,在浓荫的花园中,品尝传统的犹太早餐,身旁的佛陀和湿婆相视而笑,泉边的小麻雀悠然清饮,我的心情很是愉悦。

巴哈伊花园下层刚刚开门,简单安检入内后,却只允许在很小的底层区域参观,和隔着铁门看到的风景没甚不同。乘车来到花园中层的巴孛陵,这里较开阔,可以仔细欣赏精心修剪的花园。园丁们正在忙碌,没想到还有人和我们打招呼,询问我们从哪里来,得知是中国,就微笑着说自己是来自菲律宾的华人。整个巴哈伊花园的工作人员都是世界各地的信徒,他们志愿来此工作,这符合巴哈伊信仰中禁止闭门修道,努力将修行根植于日常生活的宗旨。漫步在花园中,看到各种文化的装饰,有希腊式样的铜花瓶,有来自中国的铜香炉,还有伊斯兰风格的细密雕刻。花园的中心就是巴孛陵,华美的穹顶从昨夜到今晨看过多次,可真正走进内部,所有的美都退避了,只剩下肃穆。入口处志愿者严肃叮嘱参观的要求,脱鞋、禁声、不可拍照。参观者只能在很小的朝觐区观望一下中心陵墓,看不仔细,相对于外部建筑和花园的华美,内部装修简朴,并没有特别惹眼的事物。

巴哈伊教很年轻,教义却一点都不少,核心思想是“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家”。上帝唯一说明它和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源,都是神启宗教。宗教同源和人类一家中蕴含的大同思想,很符合人类的全球化发展。神启宗教的视野是逐步打开的,犹太教原本只看到迦南之地,基督教在使徒的传播下遍及欧洲和近东,伊斯兰教则把中东世界拉入其中。世界性的宗教或许没有地域的观念,但创立者对世界的认知毕竟有局限性。1844创立巴哈伊的时候,人类已经对地球、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只有更具包容性,才可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可惜包容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比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蒙古帝国对待宗教时,都极包容,可信仰间深刻的矛盾本身无法解决,当帝国崩溃时,宗教之争更趋激烈。

时间还早,沿着山路走向海边的火车站,准备乘火车去阿卡古城。路不远,却看到海法的另一面。相比巴哈伊花园的精致,德国殖民区的优美,海法老城区大多是杂乱的,房屋陈旧简陋,涂鸦毫无美感,街头景象乏善可陈,挂着丝瓜筋等清洁用品的小店和中国乡镇集市相差不远。火车站也是小小的不起眼,而且大门紧闭,一群特拉维夫来的年轻人说今天仍是五旬节,所有公共交通停运。正踌躇怎么去阿卡时,他们指着码头说有渡轮。整个码头实际是关闭的,除了安保没有别的工作人员。从侧门来到码头,也不可以乱走,一直有荷枪的守卫盯着,船开后,安保即行撤离,整个码头空无一人。

晃晃悠悠的渡轮沿着弧形的海湾前行,一面是无际的地中海,偶有帆船经过;一面是连绵的沙滩,点缀着漂亮的楼宇。行过很远,依然可见海法的卡梅尔山和巴哈伊花园,旅行中,我最爱这些自然与人迹结合的奇观。自然的山水,本无所谓优劣,人类的审美,才分出了美丑,很多朋友总说自己更爱自然超过人文,殊不知,在你的自然偏爱中就有着浓浓的人文意趣。远远地看到阿卡古城,碧蓝的海面上,绯红的屋顶和翠绿的穹盖最是醒目。船入港口,桅杆密集,人声喧赫,与海法的清静完全不同。周围的建筑都是老样子,和马可波罗登岸时所见的景象相差不远。

阿卡如今是座穆斯林城市,清真寺的绿色穹顶和小巷中的绿色门窗最为醒目,穆斯林是不过五旬节的,所以这里依然热闹。历史上阿卡是十字军登岸的桥头堡,也是最后退据的都城,穆斯林攻占后将其夷为废墟。现在的阿卡则是在废墟上建起的城市,随着考古发掘,掩埋地下的十字军遗址重见天日。遗址主要有两处,一是圣殿骑士团的隧道,二是医院骑士团的大厅,景点提供中文语音导览,这在以色列可不多见,一路听一路了解,收获颇大。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重大事件,前后共八次,历时两百年,起初以拯救沦陷于穆斯林之手的耶路撒冷圣殿为名,背后却是罗马教会、威尼斯商人和欧洲封建贵族向东方扩张的野心驱使,真正攻克耶路撒冷的仅有第一次东征,之后都是利益之争,充满着屠城掠财,抢占土地的邪恶行径。十字军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一系列新封建国家,终被穆斯林一一摧毁,阿卡就是最后的那座。远离本土之后,十字军的战争能力并不如穆斯林,失败无法避免,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重装骑士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十字军中的骑士团人数并不多,军、政、教合一,犹如穿着铠甲的教士,被严格的宗教信条和骑士团规管理着,战斗力很强。骑士团的历史并未随着东征结束而终止,他们被教皇授予很高的权限,相继成为欧洲的大领主大财团,但在与地方领主的争斗中逐渐被铲除,最传奇的应该是圣殿骑士团,被法王消灭后留下很多宝藏的传说;最长命的则是医院骑士团,如今在罗马还有一块小小的领地,向全世界兜售骑士的尊号。在遗址中确实可以看出两个骑士团风格的差异,圣殿骑士团的隧道修得很隐秘,可以从城中直通码头,其行事作风可见一斑;医院骑士团的大厅非常宽敞,连用餐都有很严格的规则,特别是卫生设施相当完备,其管理水准令人钦佩。骑士团消亡,骑士精神却在欧洲国家中仍有存留,英格兰的嘉德骑士团,苏格兰的蓟花骑士团依然是王室贵族身份的标志。

走在宏伟的遗迹殿堂,我通过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比较中西应对土地兼并的不同策略。十字军东征前,教廷势力达到顶峰,封建制度已经完备。随着领主争锋和土地兼并,涌现出大量失地贵族和农民,逐步成为教廷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古代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式是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这是中央集权与伦理思想之下的必然结果;中世纪欧洲是真正地封建制度,没有统一的政治架构,教廷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超越封建领主的管理作用,宗教的传播属性决定它一定会选择对外扩张作为其应对内部土地兼并的方法。中国人靠伦理秩序扭结在一起,越是聚合越是牢固;欧洲人靠宗教信仰汇集在一起,越是传播越有力量。如今东西方的地域藩篱已经打破,西学是主流,对中国而言,传统伦理文化如何走出新的格局,将成为中国走向强国的文化基石。

十字军的历史早成云烟,对在阿卡生活的穆斯林来说,几乎没有影响,他们的日常是在清真寺和老集市中度过的。贾扎尔清真寺是古城内最大的一座,珍藏着穆罕默德的胡须,各色石材拼砌的殿堂宁静华美,寥寥几人舒服地躺在地毯上坐在窗台上读着经文,很是悠闲。曲折街巷中的集市总是热闹着,各种店铺混杂,货品堆放地满满当当,各种生活所需都能满足。看到榨甘蔗汁的,就买了一杯,喝着很甜。阿卡有甘蔗制糖的传统,在中东甜味代表着幸福,所以很多点心格外地甜,十字军时期制糖也是重要的生意,在遗址中有专门的区域做介绍。顺路参观土耳其老浴室,蒸汽氤氲,别有风情,可惜只做参观展示,不能亲身体验,有点遗憾。在一段古城墙中还开着小小的博物馆,门票包含在遗址通票中,展示着私人收藏的阿卡老家具和老饰品,伊斯兰风格的装饰美在生活中尽显无遗。再深奥的信仰和文化,都需要平凡的生活作为支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的美才是真正的大美。

因为要赶最后一班船回海法,游览阿卡的脚步特别匆忙。上船不久便起航了,看着海礁上的垂钓人,真羡慕他们的慢生活。想起木心的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美是要慢慢品味的,日子过得太快,只有刺激,很少会美。坐在船上,吃根雪糕,看着海面粼粼的波光,不知不觉,海法近了,天也迟了。美食才是我的信仰,吃顿好的,一天的辛苦都有了着落,好的环境、好的摆盘、好的滋味,加起来就是最好的文化,可以品尝的文化,是最亲切的文化,从这重意义上说,海法真是个有文化的好地方。

(0)

相关推荐

  • 在世界上最年轻的宗教圣地,有一座空中花园,胜似世界七大奇迹!

    2010年6月,中国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写了一篇博客<信仰改变了我的生命>.博客中写到:"五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巴哈伊,从巴哈伊的信仰者们那纯洁的面孔.慈善的语言中,我感受到这是 ...

  • 关于空中花园的传说

    层层叠叠的阶梯花园里树木成荫,奇花异葩,鸟语花香,溪水淙淙--这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留给世人的模糊印象.令人叹息的是随着文明的失落,巴比伦空中花园早已消逝于历史之云烟. 事实上在地中海东岸的迦密山上,同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1)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 曾经走过的路 都应不可忘记 (一) 一直想去以色列,一直觉得那里乱,始终没成行.真下定决心,反倒容易了,签证也不繁杂,费用还低,一给就是五年,相当划算,唯一的缺点是持有以签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2)

    (二) 吃过两顿饭,睡上一个觉,飞十一小时,来到以色列.走出机舱门,觉得哪哪儿都新鲜,这完全是心理作用,本古里安机场就是个现代建筑,也就马赛克拼嵌画有点当地特色.通关时依然忐忑,生怕一言不合,把我拒之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3)

    (三) 出门够早,游完西墙广场和圣殿山也不过9点,在粪门旁的售票处买好戴维森中心和大卫城的门票,并报名参加11点戴维森中心的英语团,心里估摸着两个小时逛完戴维森中心应该差不多,脚下加力前往大卫城. 大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4)

    (四) 耶稣最后的时光在耶路撒冷.礼拜天骑驴荣耀进京,礼拜一耶稣洁净圣殿,礼拜二宗教领袖冲突,礼拜三阴谋杀害耶稣,礼拜四客西马尼被捕,礼拜五受审被钉十架,礼拜六主被安葬坟墓,之后是复活升天.第一天的后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5)

    (五) 原以为辛苦一天,今天会醒得迟些,睁开眼看手机才六点,还是决定起来,出门散步.尝试着坐一段轻轨到大马士革门,票价也是5.9元.耶路撒冷的轨道交通仅此一条,看上去更像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声中,轻轨平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6)

    (六) 旧城的人越聚越多,比例最高的是学生,穿着白色的汗衫,成群结队,欢乐热闹.总体感觉这两日见到的犹太人,无论传统的黑衣黑帽,还是年轻的白衫学生,都不是很有礼貌,也不是很守规矩,比中国人还嘈杂呱噪,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7)

    (七) 第三天一早,再次走进旧城雅法门.面前有三条路,首日走过中间的一条,次日走过右边的一条,今天很自然地选择左边.已经把旅游手册中圈过的旧城景点走遍,此时的散步不过是打发时光.雅法门之左是基督教区,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8)

    (八) 大屠杀纪念馆建于小山之巅,主展馆劈开山岩而建.步入馆内就看到一条尽头光明的笔直长廊,但不能直接通行.观众必须穿过两侧压抑黑暗的展厅曲折行进,一幕幕大屠杀的场景如怪兽般扑到眼前.除了实物和文字, ...

  •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9)

    (九) "世上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上有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上的这段文字仿佛是世上最好的旅游广告,可真想寻美而来的游客一定会失望.我在耶路撒冷的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