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奶奶HCG阳性?竟是因为类风关!

66岁的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人,
喜欢锻炼身体的她身体硬朗,
常常和姐妹们游山玩水,
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前不久,
黄奶奶来到
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进行一年一度的职工体检。
然而,
今年的体检结果却有些意外……

试纸条上显示“两条杠”

66岁老人怀孕了?

与往年基本正常的检查结果不同的是,今年黄奶奶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
甲胎蛋白(AFP)是一项灵敏的肿瘤标志物,其异常升高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也可见于其他的一些生殖细胞肿瘤,比如绒毛膜癌等。
黄奶奶AFP的显著增高引起了医学检验科医师的注意。
为了确认结果,检验医师马上查找了其他结果并向健康管理中心咨询了情况。
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其他数据均未提示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细胞癌的可能。
这时,
检验医师想到另一种可能:
女性正常妊娠过程中,
AFP也会显著增高,
难道66岁的黄奶奶怀孕了吗?
检验医师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纸条(即俗称的验孕棒)对血液再次进行了确认。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血液HCG显著增高,试纸条上“鲜红的两条杠”提示黄奶奶怀孕了!

原来是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小概率事件就这样发生了吗?谨慎的检验医师再次确认了子宫B超:提示黄奶奶为普通老年性子宫,没有妊娠迹象。
分析再度陷入了僵局。这时,医学检验科主任胡方兴提出,可能是血液中的某种干扰物质引起二者的假性升高,俗称假阳性。但究竟是什么物质,既能引起AFP假阳性,又能引起HCG的假阳性?
类风湿因子(RF)这个答案呼之欲出。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中的一种自身抗体,它能导致很多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原理的检验方法出现假阳性,可以说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头号干扰物质。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检验医师首先对血液补测类风湿因子,将类风湿因子封闭后再次检测AFP和HCG。
检测结果最终证实了大家的猜想:黄奶奶体内有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而封闭后检测的AFP和HCG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基本确定之前假阳性的罪魁祸首就是类风湿因子。

检验医师立即联系健康管理中心,告知黄奶奶患上类风湿的可能性大,建议黄奶奶完善相关检查。

第二天,接到通知的黄奶奶再次来到医院,说起自己最近几个月身体有些不爽利,早上起床时总觉得身体僵硬,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也确实有些疼痛,她还以为这是因为最近出游较多、劳累过度所致,因此并未引起重视。

通过系统检查,医生确定黄奶奶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幸发现及时,尚处于疾病的早期,只要积极的规范治疗,很快能够缓解疼痛,减轻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
青壮年也可能中招

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达0.26%-0.5%,也就是每1000个人里,就有3-5人被它折磨,里面就有正当盛年的男男女女。

都说自己是最好的疾病筛查员,哪些关节异常发生时要警惕可恶的“类风关”?此前,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黄闰月曾支招:

普通人群,如果发现自己的关节、肌肉,有游走性酸楚、疼痛、肿胀,建议首先选择的就诊医生是风湿科医生

如果已经出现手腕、掌指、近指/趾关节的肿胀疼痛,明显晨僵,哪怕持续时间可能不足1小时,更要警铃大作!

就诊时医生会再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来诊治。

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

可从五大生活细节入手

黄闰月建议,从五大生活细节入手,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
1.远离风寒湿邪环境。
在潮湿环境中,要注意保暖去湿。不要在屋檐、走廊、过道等风袭较强处停留休息。在骤寒侵袭时,可饮少量酒以御寒。关节疼痛处,可做热敷按摩或棉花沾酒擦揉。
2.女性要时刻关注身体状况。
即便天气还没有寒冷的时候,女性也要进行好保暖哦,如果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锻炼,那最好不过啦。而产后的女性注意不要受凉、受潮,不要因带小孩过分劳累,尽量避免疾病发作。
3.服药要观察身体反应。
在服用保泰松、抗癫痫药、青霉胺、青霉素、利血平、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肼苯哒嗪、氯丙嗪这些药物(尤其是大剂量长期服用)时,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密切注意机体各方面的变化与反应,以防发生类风湿关节炎。
4.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你保持身体的健康!
5.防止患上传染性疾病。
患者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等感染性疾病之后,免疫系统紊乱容易被激发,从而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患人群。这是因为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发病。因此,预防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也是重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