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子学教育:二曰俭

二曰俭

俭与奢相对应。

一般认为奢是奢侈,俭是节俭,这并不是奢、俭的本义;奢的本义是张扬,俭的本义是收敛、约束。

奢字由“大、者”两字组成,字形表义是:自以为大的言行为奢。有两种含义:一是以为自己很有学识、才能,自高自大,大肆张扬;一是以为自己很有钱,摆阔,铺张炫耀。在词义的应用中,后人偏重于指钱财。而在先秦文献中,主要指修养。

俭也同样有两种意思,一是约束自己言行的张扬,一是约束自己在财物上的铺张。《说文解字》:“俭(儉),约也。从人僉。”段玉裁注:“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约束、压制自己为俭。也指两方面:一是约束收敛自己的言行,不张扬;一是在财物应用上约束自己,不奢华。后人将“俭”多局限于财物的节省,而先秦文献中多指言行的节制。

先秦文献中,奢和俭所用多是第一种意思,是指言行举止方面的。如《荀子·非十二子》:“俭然侈然”俭然,就是指谦卑貌。

老子在这里说的“俭”,主要是指不张扬,收敛自己的言行。

《庄子·列御寇》记载了“俭”和“奢”两种人:

正考父(孔子七世祖)一任士职,就曲着背;再升大夫,就弯着腰;最后担任卿职时,就俯着身顺着墙走路了。他这样谦卑自俭,哪里还有人敢侮辱他?如果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一上任士职,就开始自命不凡;再任大夫,便在车上轻狂起来;一旦担任卿职,便自称长者了。骄奢张扬,必自取其辱。

“俭,故能广”,约束自己,所以就能宽广。不事张扬,则心胸宽广,认可、接受自己的人就多,朋友也就广,路子也就广。

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都是“俭”的表现,不张扬自己的能力。这样做,“是谓配天,古之极也。”这是天道,这是自古以来最高境界了。这一章,谈的是“俭”的伟大作用。然而却少有人读出来。

“善为士者不武”,最好的士,不依赖勇猛,看不出武士的形象。如一个衣着破烂之人,一拔剑而英气逼人,这是善为士者。而一身武士打扮的人,未必有太高的武艺。一个真正的高手,是不佩剑的,手中并无武器。手拿武器之人,往往是为了彰显自己会两式。

“善战者不怒”,善于打斗的人,喜怒不形于色。

《庄子·达生》篇讲了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可以说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纪渻子替齐王饲养斗鸡,十天后,齐王问“鸡训练好了吗了?”

纪渻子说:“没有。还色厉内荏,自恃意气。”十天后王又问,回答说:“还不行,它一听到其他鸡的声响和影子就冲动起来。”十天后王又问,回答说:“仍然不行,它的眼睛还有锐气,气焰嚣张。”

又过了十天,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可以了。它听到别的鸡叫,已经毫无反应。看上去就像一只木鸡。这表明它的德性已经完备了。”

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

这就是“善战者不怒”的最好注解。

“善胜敌者弗与”,善于降服别人的人,并不依靠显示自己的才能。“弗与”,就是不展示,不显示,不争论。

这一个“胜敌”,并不是战胜,而是降服,使人信服。

子贡拜孔子为师。第一年,子贡认为孔子还不如他;第二年,子贡觉得孔子的水平和他差不多;第三年,子贡觉得自己远不如孔子。在孔子死后,子贡认为孔子如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如日如月,不可攀比。其他学生在孔子墓前守孝三年,独子贡结庐而居六年。孔子凭什么而使子贡那样地信服自己?靠的是“善胜敌者弗与”,孔子没有一开始就显示自己的才华,而是让子贡一点点感受到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使子贡心服口服。

越是想证明自己有学识,别人越不认可。不证明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三个人被误关进精神病院。其中的两个人每天都给医生讲自己是正常人,做出种种举动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反而使医生更坚定地认为他俩精神不正常。另一人不去给医生说自己精神正常,而是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看书时看书,医生反而认为这个人是正常的,放了他出来。他出来后报了警,才将另外两个人救了出来。

不去证明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是“善胜敌者弗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就是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表现出请教的低下姿态,才是最好的用人方法。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都是“俭”的行为,这都是“不争之德”,“用人之力”。约束自己,借用别人的力量,从而成就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