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重传统 紫砂壶绽新花
一般意义上的装饰是为了让紫砂壶更具文人气或达到一个的装饰创意,而如今大部分的紫砂壶是为了装饰而装饰,毫无意义。装饰考验设计,艺术修为,刀法。
清代 开始,有些文人艺术家酷爱紫砂壶,参与设计壶型,还在壶上刻字画,初心是自娱,同时也送同好。后来很值钱。文化是可以卖的,古今皆同。曼生壶,陈曼生是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十六年(1811)任溧阳县令后,聘请杨彭年制壶。他和一群文友创作简短诗句,内容活泼,刻在壶身上。当时制作数量较多,壶型基本固定,称为“曼生十八式”。杨彭年并不是当时做壶最顶 尖的人才,他之所以选择杨彭年,是因为其全手工工艺,壶比较灵动活泛,因为当时模子壶正在流行。后人推崇曼生壶,既是因为其文名,字漂亮,也因其壶铭内容活泼可爱,美其名曰禅意。
紫砂壶收藏之热在香港、台 湾乃至东南亚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至今仍有余波,宜兴当地也因此呈现出“万人做壶算种田“的空 前景象,作 伪之风,重新盛行。作伪者仿前代,仿民国,仿五十年代乃至仿当代名家作品,这一点也早已为大家扫熟知。台 湾近些年的“壶中天地“、“紫玉金砂“期刊也时常 报道,收藏者自当更加上心。
壶太多,闲置太可惜,不妨邀茶友办个壶的选美!可以挑出一种茶,用不同的壶来泡,看看哪一把壶泡出的茶汤最可口!当然,此时要对名家款识视而不见,才能让壶回归泡茶的基本面。重新让名家壶与茶接触,让名家壶一较高下,看哪一家的壶好用!
纯手工制作的紫砂茶具,与机器制作的有很大区别。真的做工精细,整体美观,而且壶的表面摸上去有粗糙感。
紫砂壶的造型多种多样,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至于到底选择何种造型的紫砂壶,这与自身的实际需要有关,这里就不再赘言。拿到一个紫砂壶,首先要会看。新紫砂壶不但不亮,反而有哑光的质感。且纹理清晰、圆润,但其上又有金属般的颗粒感,这个“颗粒感”正是选择紫砂壶时非常重要的一点。至于紫砂壶的内壁,由于“推墙刮底”工艺,常有从中 心原点向四周的放射状线,如果在一 款紫砂壶中看到这种线条,千万不要对它有所误会。
紫砂壶的泥料,俗称“五色土”。在烧制的过程中,紫砂泥会随着炉温的升高,不停地改变颜色。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发光鉴照人,因为茶水本身可养壶,紫砂经人手抚摩后会越显出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