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画圣卫协、张墨绘画艺术探析
发展到了西晋,己到了初步的成熟阶段。正因如此,西晋出现了张墨、卫协,东晋以后出现了顾恺之、戴违、陆探微、张僧繇等,北方还有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大家,都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事实上,此时的人物画和走兽画都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远未成熟,有待发展。
在历史上有确实记载,以绘画才能享有盛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时期。他们是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代表着当时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卫协像
卫协和张墨在西晋有“画圣”之称。卫协的声誉尤高,被顾恺之和其他南朝画家及评论家一再赞扬。谢赫甚至认为卫协的画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唐代已很罕见。
卫协西晋着名画家,生卒年不详作道释题材人物,画技精湛冠绝当代。其白描线条细如蛛网,且饶有笔力,其笔下所描绘的人物,不敢轻易下笔点晴。顾恺之在其《画论》中提及卫协,自以为不及,而其创作的《七佛》及《夏殷大列女》,皆为卫协手传而有情势。《北风诗图》,巧密于情思,世所并贵。
论及古代画史,善图画之过人者,则谓之为画圣,世人皆知唐代着名画家吴道子是画圣,殊不知西晋时期,师于曹弗兴的画家卫协,也曾与张墨并称“画圣”。
卫协一生之中创作的多是人物,故实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被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谢赫对卫协的画作不吝赞美之词,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卫协画迹有《上林苑图》、《七佛图》,着录于孙畅之《述画记》;隋朝官本《毛诗北风图》、《毛诗·黍离图》、《吴王舟师图》、《列女图》等五卷,着录于《贞观公私画史》;《小烈女图》、《楞严七佛图》,着录于《历代名画记》。张彦远会昌元年(841年)曾见《毛诗·北风图》,为邹平段家本,后又见韩昶家模本。“《北风诗图》,巧密于情思,世所并贵”(《历代名画记》)。
另见于《历代名画记》、《古画品》、《续画品录》、《述画记》、《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抱朴子》,有《七佛图》、《穆天子宴瑶池图》、大小《列女图》、《高士图》、《伍子胥图》、《醉客图》、《张仪象鹿图》、《诗黍稷图》、《白画卞庄子刺虎图》、《吴王周师图》并传于世。遗憾的是卫协作品今均已不存。
张墨,西晋画家,与荀朂同为卫协弟子,与卫协并称画圣是西晋双圣之一。谢赫评其画曰:"风范气候,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奥;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
张墨像
张墨画迹有隋朝官本《维摩变相图》,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捣练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绘画在西晋也有新发展。佛教艺术传来,影响中国画法,曹不兴弟子卫协和另一画家张墨都以佛画著名。汉魏画法朴拙,卫协始在轮廓内加以细致的描写,张墨始注意所画人物的风范气韵,虽事出草创,未必尽善,但改旧创新的功绩是必须珍视的。
受九品中正制和玄学影响,人物品鉴风气盛行,对人的外貌及言行举止观察入微。佛画传入印度艺术的表现手法,最后促使人物画技法的成熟,并奠基艺术美学。当时人们欣赏有特色的人物,在绘画上,要求生动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及气质格调。这不同于重视外在形式的汉代风格,或是强烈表现人物的三国风格。此时人物绘画或雕塑已能透过眼神手势或“飘带精神”来表达人物的内在美,以达到“形神具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