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九龙山 & 竹林寺
在丹棱县城南18公里的地方,有个杨场镇。杨场镇原名杨场乡,据说古称栅头镇,建于清宣统年间。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栅头镇县南四十里。镇有九龙洞,其中幽胜,上有峰峦。《志》云:镇当嘉、眉、雅往来之冲,人物阜繁,商旅辏集,甲于西南。”可见清朝时的杨场镇盛极一时。“九龙洞”应该是在杨场镇徐坝村的九龙山。九龙山位于金牛河畔,因山有九峰延绵起伏,远看犹如卧龙汲水而得名九龙山。经过前几年的开发,现在的九龙山是省级森林公园。下图是九龙山竹林寺景区图。
从杨场镇沿着一条乡村公路东行约3公里,便来到金牛河边。金牛河也称金流河,又名澭(yōng)甘水,旧县志记“传澭甘水水甘如浆,病人饮之立瘥(chài)”。《读史方舆纪要》则称为“雍泔水”,并载:“雍泔水,在县南二十里,下流合青衣水。《州志》:蛮语药曰雍,浆曰泔,是水可以愈疾而甘美如浆也。”又因河水湍急难渡,故称难江。顾祖禹先生说雍泔水“下流合青衣水”是不对的,除非雍泔水后来改道。
河边,是青翠的竹林,沿着河边的石板小径前行一段,就到了九龙山山门。山门前,湖水一湾,古名“大月滩”,实际上是在金牛河上围堰而成的龙华水库(属夹江县)的一角。九龙山的东南端与夹江、洪雅、东坡区接壤,金牛河流过这里,流经夹江,在青神县汉阳镇汇入岷江。
九龙山山门,掩映在两旁茂密修长的竹林之中,进入山门,穿过一片碧绿的竹林,一方禅林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佛教圣地——竹林寺。
史料记载:竹林寺初建于东汉年间,始称净众寺,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因寺周植竹林300亩,修竹万竿成茫茫竹海而改名“竹林寺”。传说诗仙李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的彭端淑等历代文化名人曾游竹林寺,有许多著名诗篇传世。
五代时丹棱城东人可朋弃官回乡披缁于竹林寺18载,与卢延让、欧阳炯、方干、齐己、贯休结为诗友。可朋一生写诗千余篇,汇编成《玉垒集》,名篇《耕田鼓》震惊当朝。广政9年(公元956年),后蜀皇帝孟昶赐钱十万、布五十匹奖励时任竹林寺住持的可朋。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诗话》云:“唐世诗人,射洪陈子昂、彰明李太白、丹棱僧可朋不相上下。”明万历年间,僧一直大师建藏经楼,藏经书万卷。清道光29年(1849),丹棱知县毛震寿拨巨款修缮竹林寺,题“竹林烟月”于寺后崖壁上,并赋诗一首:“寒烟逼出一林秋,露下天高月满楼。古树深簧山寂历(寂静),道心诗梦两悠悠。”竹林寺在历代被列为“丹棱八景”之一。关于可朋,参阅博文《眉山历史人物图注(15)——可朋》,下图是竹林寺大雄宝殿左侧可朋祠内的可朋塑像。
进寺门,爬上一段陡直的石阶,可见红墙碧瓦的大雄宝殿。据了解,解放初,竹林寺寺院由村社代管作仓库,在一次烘烤谷物时失火,所有建筑顷刻间化为废墟。1993年,竹林寺恢复开放,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可朋祠、山门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建筑几十间、房舍几千平方米。
大雄宝殿,内供三身佛,殿前,挺拔着一棵高大繁茂的榕树,需三人才能合围。
榕树下的铁笼里,饲养着两只猴子,一公一母,想来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是可能缺少一些自由。
大概庙里的僧人自给自足,在大雄宝殿左边的房顶上,摆满了成熟的冬瓜。
大雄宝殿后,是观音殿,殿右后方崖壁上,就是清代丹棱知县毛震寿题写的“竹林烟月”。
从观音殿右边可以上山,走不多远,是一道陡峭的“通云坡”。大概不久前这里出现滑坡,“通云坡”下方已被倒塌的大树阻挡,原来的护栏铁链也横陈在坡道中央,但仍然可以小心地穿过阻挡上坡。
上得“通云坡”,是一堵圆形山包,上面有塑像题刻,山包上还建有天亭。
走上山脊,放眼四望,满目青翠。现在的九龙山森林公园,据说面积有380公顷。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公园内生长着马尾人工林、常绿阔叶林、翠竹林、古榕树,那些火红的杜鹃、烂漫的山茶、雪白的扁竹叶、千姿百态的蔷薇和兰草为豪猪、松鼠、杜鹃、啄木鸟、白鹭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身环境。
关于九龙山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据说自从盘古开了天地,便由玉皇大帝掌管天地之间的大事。四川属东海龙王鳌广管辖的地盘。这鳌广有九个女儿,个个长得如花似玉,长女龙姝更显得亭亭玉立,出落得光彩照人,直令乌龟丞相垂涎三尺。乌龟曾三番两次调戏于她,龙姝气急之下便告知父王。鳌广大怒,将乌龟重责四十大板。龟丞相平日效忠龙王,管理朝政有方,自恃有功,清高自负,殊不知因此小事被重责一顿,心中甚是不满,思量如何雪此仇恨。倏地,乌龟想起玉帝的幺儿天宝早就迷恋龙姝,王母娘娘曾托太白金星说媒,那知太白金星这老儿贪杯,一到龙宫,经不住鳌广相劝,喝得个酩酊大醉,踉踉跄跄回到天宫,把个牵线之事忘得干干净净。乌龟早知此事,心想何不来它个“借刀杀人”,以消心头之恨。于是,乌龟腾云直奔灵霄内殿玉虚宫。他拜过王母娘娘之后,便把天宝拉到一边,述说了太白金星到了龙宫提亲,被鳌广骂得个狗血淋头,气得金星连饭都没有吃就气冲冲回到了天廷。还如此这般编了一套鳌广和龙姝辱骂天宝的话,气得天宝暴跳如雷,迅即一挥霹雳宝剑,直指东海。顿时,海水翻滚,龙宫出现了一个大窟窿,海水漩向太平洋。顷刻间,四川由海洋变成了陆地,鳌广的九个龙女从东海龙宫穿地而出,变成九座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状若龙身的山峰,耸立于丹棱南面杨场镇境内的金牛河岸,形成“九龙汲水”的壮丽景观。青龙山是龙姝,白龙山是龙婧,红龙山叫龙蛟,黑龙山为龙嫣,黄龙山名龙婵,橙龙山为龙姗,紫龙山为龙姹,绿龙山名龙娟,蓝龙山名龙媛。九姐妹相依为命,吮吸金牛之水滋润玉体,更显楚楚动人。
竹林寺后,有铁桶山,除了九龙山传奇外,当地还流传有唐代广元将军花敬定血战铁桶山的传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有反朝廷的民众驻扎在高峻的铁桶山上,成都尹崔光远命其牙将、蜀中名将花卿(敬定)围攻,几番鏖战,久攻不下,故名铁桶山。花卿兵败退至现东坡区东馆镇河边,下马想洗去满脸血污,不料河边一浣纱女问他:“将军无头,盥洗何为?” 花卿伸手一摸,才发现项上果真无头,遂訇然仆倒而亡。
下图是宝积岭上立的石碑。在这块碑的背面,刻着豪气万丈的几句话:“你可见过龙的模样,你可摸过龙的脊梁?我见到了龙的模样,我站上了龙的脊梁!”说这句豪言的就是被媒体称为“善抓工作会搞女人的四川贪官钟建初”,时任丹棱县县长。
走下宝积岭,葱郁一湾,就是丞相湾,这里有南宋名臣李焘三父子之墓。
南宋史学家李焘共有七子,其中,李壁、李埴先后官居副宰相。但李焘、李壁、李埴的墓并不在这里,而是李焘的另一个儿子、官任夔州路提点刑狱的李墍(jì)之墓在此。据说,过去李墍墓前还有石人、石马、石碑等。后来,在开发建设九龙山森林公园时,当地政府在这里建了李焘、李壁、李埴墓,并将这里改名丞相湾。
李焘的墓前的“千秋齐乐”碑上,有两联,中间一联是:“父丞相子丞相两代三丞相,兄文豪弟文豪一门七文豪。”另一联是:“述北宋兴衰意诚借鉴,谏君王过失治国兴邦。”第一联有些夸张,因为李焘不曾为相。
另一说是,南宋时这里就有李焘四父子墓,民国十一年(1922)曾进行修葺,当时也有“齐乐一家”碑,碑上也有一联,是:“父子七人胜三苏忠心同保宋主,弟兄千古如八士正气永留中华。”关于李焘三父子,请参阅博文《眉山历史人物图注(59)——李焘》、《眉山历史人物图注(64)——李壁》、《眉山历史人物图注(65)——李埴》。
青山、绿水、翠竹、古寺,是九龙山森林公园的主要元素,周末得闲,到这里爬山观景做个一日游,也算不错的选择。记得前几年第一次来这里时,还在竹林寺吃过斋饭,当时的游人好象也比较多一点,可现在这里的游人相当稀少。由于游客少至,景区内有些路段已被丛生的杂草遮蔽,那些被破坏的设施也急需修缮,不然,业已开发出来的九龙山森林公园恐会日益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