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为什么你的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却对手机游戏上瘾?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编辑排版:驽马 崔贯利


小明语录:

家庭教育的重要误区:孩子学什么与他未来做什么,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一些学员提问,本文我们分析一下心理操纵对孩子们、儿童教育以及他们的性格塑造的影响。

1.这代孩子普遍没有欲望,原因是?

大家都普遍发现,我们现在的教育出了问题,这代孩子出了问题,这代孩子出得最显然的问题就是低欲综合症

在这段时间我做的这些夏令营里面,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们普遍没有欲望。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中有一种原因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那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变成了一种欣赏精英、培育精英,包括我们给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都是在强调这一点。

比如宣扬学霸,宣扬一种精英的模型,孩子们在这过程中就用一种非常精致的、利己的、功利性的方式来学习,所以我们把这种现象也看作是一种心理操纵。

这种心理操纵就是整个社会弥散出来的一种精英模型所给孩子们产生的一种心理操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至少我们那代人没有这样的一种意识。

但一旦这种意识从社会开始一步一步地渗透,进入到孩子们的心灵的时候,渗透进入到学校教育,渗透进入到父母们的心灵的时候,这时候孩子们培养方式就变了。

就像我今天看到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暑假想去学游泳,他父亲带他去,学了没几天他就不学了,为啥?他说,“人家每个人都能游好远,而且游泳动作很标准、很漂亮。”

孩子在这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挫败感,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们进入到任何一个学习课堂、培训学校,他们感受到的全部是这种挫败感。

2.孩子从哪里找自卑的补偿?

原因就是孩子们在这种过度内卷的教育模型中,每个孩子都在追求的一种精致的一种精英的一种模型。

就是精致的养育加精英的这种教育模型,导致孩子们不断地在各个领域受挫。就使得他们在与同龄人比起来,会觉得自己似乎有某种缺陷。

是一种生理的缺陷?

还是心理的缺陷?

还是思维的,智商的,情商的缺陷等等?

这种缺陷会让孩子们觉得有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感。

在这种自卑感的作用下,孩子们当然要产生一个关于自卑的补偿,就是我要补偿我的自卑,我在哪里能找到补偿呢?

有些孩子通过玩网络游戏来得到补偿。因为网络游戏会给人一种虚幻的成就感,孩子们在这过程中获得一种对自卑的补偿。


小明语录:

每个人都应该审视一下你正在为钱奋斗,还是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奋斗。


还有些孩子甚至玩游戏都玩不好,那么这孩子就会对游戏也放弃,这听起来似乎又是一件好事儿。

但是像这类孩子,由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已经是挫败感了,然后他们在游戏世界里面也得不到成就感,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卑,然后把自己封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不断被边缘化的孩子。

3.孩子精心培养为什么也失败?

这样说起来,似乎这种竞争失败的孩子很可怜,似乎他们就培养受挫,似乎他们就被养废了。那么那些通过精致模型、精英模型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是否就成功了呢?

也不会。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精致模型和精英模型培养的孩子,他们只是在社会生活的某一些方面,他们产生了一种就是很强的一个长板。

但是事实上除了这个长板以外,在其他方面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甚至包括生活的基本需求。

在我们的夏令营里,有些孩子想洗衣服,给他洗衣机,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他看了一圈洗衣机不会用,回去手洗也不会洗,干脆就不洗了。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被宠坏了,他们有种无能感,这种无能感也引发了他们的自卑。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普遍是自卑的。

那些所谓的学霸,或者所谓的在某一种培训学校里面获得某一种优势感的这种孩子,他们就拼命地去追求这种优越感。

通过追求优越感来减少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自卑。

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是用在某个领域的一种优势感来掩盖自己潜在的自卑感,也正是因为他们自己知道在很多领域他们是无能的。

所以在我们的夏令营里面,我们安排的很多活动,他们为什么不参与?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无能的。

他们通过不参与,通过降低欲望,通过冷漠来保护自己的优势感,所以这些孩子也会变成低欲望的孩子。


小明语录:

每代孩子都有每代孩子的责任与使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