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形填空得高分技巧
一、明白命题思路与目的
高考完形填空的题材都比较贴近生活,同时内容情节深刻,常涉及到细节描写,篇章与语句的结构变化丰富。单词量在240-280个之间,20个空格,以实词考查为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约占90%,满分30分。
该题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符合“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这一根本目标,往往会设计交叉陷阱,让考生在此题拉开档次。所以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不要在几个选项上过分纠缠,追求完美,导致许多本可以做出的题来不及做。
二、选材内容的特点
弄清楚完形填空选材的特点,大家在看到材料类型后就能大体了解命题人的意图,有助于对材料和选项的分析和理解,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完形填空选材一般有记叙文和夹叙夹议两种,记叙文型完形填空又分为记事和记人两种。
记叙文型材料一般会有以下两个特点:
1.情节曲折,信息量大,结尾往往出人意料。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所改变,作者不再是单纯地叙述某个人、某件事,而是在叙述中把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入到文章的叙述中,这也增加了考生理解的难度。
2.文章内容为中学生所关注和熟悉的话题,有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人际关系,科学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
夹叙夹议型材料一般会有以下两个特点:
1.此类文章往往是高考中较难的题目,也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一种文章体裁。对于这类文章来说,抓住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或要阐述的生活哲理是做好这一类型题目的关键,而作者叙述所发生的事件或生活经历只是为表达其思想服务的。
2.文章写作风格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作者先提出一种观点或看法,然后围绕这一观点或看法用一个或几个事例加以说明;另一种是先叙述自己的某一个生活经历或见闻,然后针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揭示其中的真理
三、总览全篇,利用首尾句,弄清文章主旨
考生在第一遍通读时,要掌握文章大意,弄清作者思路。一般来讲,高考完形填空的首、尾句通常是不挖空的,往往开宗明义,点明文章的主题。细读首句可启示全文,而尾句又往往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所以,它们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窗口,对我们理解全文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重视内在联系,重现语境意义
做完形填空题的一大忌就是上来就一句一句的读文章,一空一空的看选项。比较好的方法是,先通读文章把握主旨后,再来读句子,同时要注意横线空格所在的完整句子及与前后句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一个微语境。仔细阅读选项所在的完整句子,对句意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后,再去看选项所在的那一行,由宏观到微观的综合考量之后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做题时要注意暗示和上下对应的思维方法,要有全局观念和连贯性思维,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难选之处前后通常会有暗示。
五、巧用排除法解题
在一些情况下,考生不能很有把握地直接得出某一道题的答案,可以用排除法将词汇、语法结合起来分析,缩小选择的范围,或者将模棱两可的选项填入空格, 然后快速的整句整段地默读, 选择读起来较流畅的选项,提高正确率。
六、利用固定搭配、固定句型、语法解题
完形填空虽然注重考查语境理解,但同时也会考到一些固定词块、固定句型,考生掌握好这些固定搭配将有助于答题。
近年,对词义辨析题的考查有加大力度的趋势。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词语辨析能力,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除了词语考查外,也有部分考查语法项目的题目。对于这类题,考生可以利用平时所学的语法知识,分析单词(组)的使用范围、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并利用句子结构、句式特点等全面衡量所有选项,排除干扰。
七、利用对比结构、平行结构解题
高考完形填空题常常利用句子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同一个句子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设题。命题者从平行结构的句式相同或相似这一角度,利用其表现意义的关联或对比来设空,掌握这些结构极为相似的句子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八、把握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所谓逻辑关系并不缥缈,它就隐藏在句子中、句与句、段落与段落的衔接中。逻辑关系并不抽象,可分为句中逻辑、句间逻辑、段间逻辑,往往通过转折、让步、递进、因果等明确的逻辑关系词来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确切、具体的线索,把答案的逻辑意义推测出来,从而在答案中寻找表现相同逻辑意义的选项。这样做,使得题目的难度大大降低。
九、巧用背景常识解题
有时候,完形填空题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还不够,还需要考生结合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作出符合常识的最佳判断。考生的知识范围越广、文化生活常识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容易,这将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使考生顺利地沿着作者的思路阅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