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抖音获赞62万,王朔:他跪得最狠,不就是模仿和抄袭
文学批判总是伴随着犀利言辞,毫不留情,果断出击。然而这似乎是遥远的鲁迅时代的专属了,如今在面对文学批判时,总是一副温柔范,不舍得说。
或许是为了不被反击吧,于是大家都互相保护起来,然而正是这种“温室”效果令人在温柔乡里沉浸。
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更迭中,文学几近堙没,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文字。不过,从不服输的一些文人墨客并不止于此此,而是尽力保存着文学的脸面,所以他们发声很不客气,很有当年鲁迅的范儿。王朔就是这种背景下,最“耐不住寂寞”的批判者之一。

王朔曾经批评过很多人,他曾批评金庸作品为四大俗之一,另外三俗分别为:四大天王、成龙电影以及琼瑶作品,引得金庸不得不出面回应。
王朔点评余华:他跪的最狠,无非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袭
在一次采访中,王朔曾毫不留情面地这样评价余华:
余华,老强调虚构与现实,你跑不远,躺在屋子里是打不开内心世界的,得经历大悲大喜、生老病死,至少得在边上看一眼。你那点假泪无非是看完别人的东西留下的一点联想而已。那叫联想,行吗?
余华是跪得最狠的,都跪出膝盖印了。你学别人,无非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袭,就这点区别。

不过,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人认为王朔的吐槽"在点子上","十分精辟",却也有人对王朔的评价持有不同的态度。
美国《时代》周刊说:
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我却觉得这部书结束的时候,活着的富贵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正是因为有着深刻的内涵才能在抖音获赞62万,影响千万中国人
相信很多人闲着无聊的时候就会刷刷抖音,而小编我在看抖音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余华的这本《活着》,而且最高的点赞有62.4万之多,其实小编觉得这部作品的确配得上这个数据!
而且翻看评论,网友都对《活着》赞不绝口。

这是一本不需要书签的书,因为当你翻开这本书以后,就会被里面直观的文字所感染,直到看完。
书中有许多细节都让人动容。
每个人物的死都只是短短数语,有庆死的时候只是脑袋一歪摔在地上;凤霞死的时候只是说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家珍就描述得更简单了——“凤霞死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
这些重要的人物死时的描述在小说中都异常平白简单,像是在讲一件平常的事,这就是余华笔触中残忍的一面。

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太惨了,也太压抑了。其实不是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这本书是把一个人的一生,用旁观者的眼光描述出来,静静的看着这一场人生,品他人人生,找自己的人生目的。
《活着》自1993年出版以来就畅销不衰,2019年登顶京东图书畅销榜榜首,豆瓣上给出了9.4分好评,1994年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9.2的高分。

《活着》还曾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
细读余华你就会真正明白“绝望是不存在的”,只要活着,绝望就不存在。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独特的魅力,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觉得,绝处逢生就是这个样子,只要活着,绝望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