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5)
八
正始以后,就是太康,这一时期,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西亚讲坛以陆机和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后,此时社会经济较之前有较大发展,知识分子从政的热情又开始焕起,然而由于西晋王朝内部的复杂,置身其中的文人上演着一幕幕人生悲剧。
由于时代的原因,陆机和潘岳写不出建安时期的慷慨之音,他们的努力只能体现在拟古和追求形式的进步以及繁缛的诗风。主要体现语言由朴素转向华丽、描写由简单转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转向骈偶。这种繁縟的诗风,从正面来讲,对后来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对仗技巧的成熟,有着促进的作用。然而也是由于这种原因,使得太康这一时期大多数诗人的作品,实在是不有什么价值,过于雕琢,使得文学失去了它的本真,有损于意境和情感。
当然在这种文风下,也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此人就是左思,他的作品不是太多,然而却与太康文风截然不同,尚能保存汉魏诗中的浑厚,他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九
太康之后就是永嘉,此为晋大乱之时,怀、愍北去,典午南迁,诗人或写家国之痛,或抒逃世之情,主要代表人物是刘琨和郭璞。
刘琨曾做过并州刺史,《晋书》中有其传记,他的《扶风歌》是代表作,禾黍之悲、末路之感,写得极深刻而又沉痛。
郭璞则是以游仙诗出名,在彼时谈玄说理的诗歌氛围中,他的诗还是能够读下去的,他是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史咏怀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318年,司马睿在建康即帝位,建立了东晋王朝。由于北方不能收复,而南方山清水秀,使得南渡的士人就此安居下来,并将中原的清谈之风带到了南方。当时是否善于谈玄,成为俗雅的区别。王羲之这些人搞的兰亭会及写的诗作,艺术水平不是太高,但标志着诗人开始留意山水,并从中体悟玄理。孙绰与许询是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这些人的诗作大多近乎偈语,无情韵,他们追求“心隐”,凡事求一适意,因此整体诗作艺术价值不在,但对后世影响颇深,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的说理诗、宋明理学家的诗作都深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