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辋川闲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披,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
白社:洛阳里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也有一说,古代白色为平民的颜色,白衣借指平民百姓,白社即平民的社团。后人常将退隐的地方称为白社或洛阳社。
青门:因东方属青色,长安城东门为青色,故名。道教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神护卫的说法,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黄为中央正色。后泛指京城门。
青菰:茭白。浅水生植物,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可做饭食。
於陵子:齐高士陈仲子的号。陈仲子的兄长陈戴做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于是带妻子到楚国去,住于於陵,自号陵仲子,楚王听闻他的贤德,派人聘请他为相,他却逃到别人替人浇灌园子。
桔槔: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做成的人力提水的工具。
解读:
全诗突出一个“闲”字,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开明盛世的产物,所以有人说王维的诗是盛世的产物,有盛世读王维之说。
开篇虽是议论,却形象生动,意在说明自己对田园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一从”道出了自己归隐的体验,并特别强调乐此不归的感受。“不复”与“一从”进行比较,表明自己不再出仕的态度。因为不做官,所以得闲。诗人自从得到这种“闲”的境界,就再也不愿回到过去那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官场生活。联系尾联的第二句,这里有对古人於陵子的效法,也是以於陵子自况,隐喻自己当下的归隐生活,也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
中间二联是具体写如何得闲。颔联的“时倚”“远看”生动再现了诗人无所用心、无所事事的神态,表现了和中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闲适心情。颈联则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展翅奋飞于苍茫的山间。青菰、绿水、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动静相得,这些物象,皆被其享受当下的愉悦的心灵之光所照亮,诗人看到了宇宙的无限和大美,尽情享受“闲”所赋予的福祉和超脱。
王维是以“闲”的方式获取了“闲”的状态,这一状态既不同于那些穷困潦倒的精神状态,也不同于魏晋时期处于动荡时期知识分子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以捉摸、福祸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而是一种真正的潇洒,是脱离了体制的压力之后而以一种极度自由为高蹈形式的人生境界,是消解了内心愤世嫉俗、消解了精神疲惫负荷的生命享受。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