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凝碧》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注:
生野烟:战乱爆发,狼烟四起。
朝天:朝见天子。
解读:
此诗诗题又名《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或又名《凝碧池》。作于至德元载八月,公元756年。菩提寺禁,是指诗人被安禄山军拘于菩提寺内。举声,发声之义,口号表示随口吟成,与“口占”相似。
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已经55岁了,他当时的职务是给事中,安禄山攻破了长安和洛阳两都,玄宗出逃四川,王维没有来得及跟随过去,便被俘了。安禄山爱惜王维的才华,派人把他接去安置洛阳,并拘禁于普施寺中,并让他当了给事中。这也是诗人一生中最为伤心的经历,对诗人的后半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叛兵们每日饮酒作乐,有一次,凝碧池头发生了惨案,一位宫廷乐师雷海青忍不住内心的愤慨在将演奏期间把乐器摔碎,并朝玄宗方向恸哭,结果被残忍危害。后裴迪来探望诗人,并将这件惨事告诉给王维,王维悲痛万分,并作五绝、七绝各一首,其中五绝诗曰: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两首诗中充溢着亡国的悲痛和思念朝廷之情,表达对天子早日回朝的渴盼。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百姓受难,民生凋敝,苦不堪言,不知首这些流落的旧臣们何时才能见到大唐的皇帝。其中“伤心”二字描绘出叛军不得人心。王维这样写显然对唐皇帝来说,是非常好的安慰之语。
后两句——“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写宫中槐树叶子凋零,宫殿已空无一人,那些叛军反倒在凝碧池旁奏乐庆祝,“秋槐”与“空宫”烘托出凄凉的气氛,展示诗人内心的悲痛。
这两首诗实则动乱时代的实录,也是广大民众特别是苦难知识分子心灵的低吟。诗人天性软弱又隐身贼中,因此全诗没有激烈的词语,而是以低沉呜咽的语调,倾诉了悲哀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绪。
安史叛乱平定后,王维因曾作过伪职而被投入狱中,随后押往长安候审,按当时所犯的罪应当被处死,但当皇帝看完他写的这首《凝碧》诗后,又因王维的弟弟王缙请求免除自己的刑部侍郞之职来换取他哥哥的性命,因此得到唐肃宗的特别宽恕,只是将王维贬为太子中允,其后不久,升任为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后又拜官给事中,最终升至为尙书右丞。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