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金昌绪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解读:
唐自开国后,东北边疆战事不断,成为困扰唐王朝的一大边患。也因此,在唐诗中留下很多与东北战事有关的诗作,这些诗作主要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心灵和情感创伤,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金昌绪这首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短短二十字,不卖弄才情,不雕饰语言,因其发自真情,语言生动活泼,明白如话,叙述了一位青年女子在春光宜人的清晨,此时莺鸣枝头,而自己似醒非醒,欲梦难梦的苦闷,想驱走树上黄莺,好让她梦到在辽西戍边的丈夫,享受片刻贪欢的急切心情。
诗歌以戏剧性的语言开篇——“打起黄莺儿”,似有不近人情之意,紧接着道出缘由——“莫教枝上啼”。然观者仍不解其背后深意。黄莺鸣春,本是自然万物之情,天然乐事,何以能让这位女子心生烦躁呢?第三句“啼时惊妾梦”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鸟儿不解人意,女子正沉浸在梦中的甜蜜和幸福时,却被鸟儿鸣叫给吵醒。那位这位女子在梦中梦见了什么,她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这又是该诗的一个悬念,最后一句——“不得到辽西”。原来自己的爱人在辽西戍边,许久没有回家,这也是青年女子欲诉无人能懂的心事,这也是全诗唯一要诉说的一件情事。诗人在结构上极曲曲折腾挪之能事,直到最后才将这埋在心底最深沉、最真切的情感抒发出来。
诗人不从正面落笔,而是匠心独运,短智二十字句,却设置了五处悬念,于委婉曲折这中,道出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诗人这首小诗的构思、立意“非苦意索之”所能及,“真情发为天籁,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实为五言绝句的最高境界,也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
金昌绪,生卒年均不详,浙江馀杭人,大中以前尚在世。《全唐诗》仅存诗一首,但却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