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件创业漫谈(0) -引子:从《创新者的窘境》开始

很久不荐书,被各类新老朋友批评。忙是理由,但更是借口。不动笔,是因为自知写的不过是些没营养的大路货,自然没什么动力。类似鲁迅说的,沉默时充实,开口时空虚,走到某个看出自己的局限和渺小的阶段的时候,大致都如此吧。

可也并不是不开口了,每天要还是要对不同人讲许多其实意思不大的话,也依然会推荐些大路货的书,转念想来,既然总要开口,还是敲键盘的效率更高些,多敲些字,反而可能少说些话,多些沉默的充实。

重装上阵,打算从我最经常向人口头推荐却从未写到过的一本商业书籍开始,克里顿-克里斯滕森的《创新者的窘境》 。

《创新者的窘境》出版了有二十年了,书并不厚,但名气很大,也直接影响过一些大牌公司的决策,比如Intel就因为此书的影响推出了酷睿处理器,只不过出乎Intel意料的是,破坏性创新不只是来自低端电脑,还有更低端或者更边缘的相关市场,近两年来自ARM和GPU的意外挑战,又开始演绎一段新的窘境故事。

去年看到一篇对乔布斯传作者Issacson的访谈,提到在他和乔布斯漫长的交流和访谈过程中,《创新者窘境》是乔布斯唯一提到过的商业书籍,由此也可见此书的影响力。

《创新者的窘境》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优秀企业会在遭遇某种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时被击败?他们做错了什么?” 克里斯滕森通过研究给出的答案是,它们的失败并非因为管理不善,却正是因为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理性的决策流程,因为他们倾听客户的声音,致力于提高利润率和实现快速增长,反而导致了他们面对破坏性创新时的大溃败。

此书大概十几年前刚出中文版的时候就读到过,但印象模糊,似乎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几年前偶然重新翻了一遍,却忽然醍醐灌顶,好像有点儿明白了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领先者和跟随者这些简单概念在现实中的真实映射,也让许多当时在思考和困惑的问题有了答案。虽然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但对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后便经常会向朋友介绍这本小书,但却并没写过这本书的推荐。一方面是因为觉得这本书本来名气就很大,大多数人应该都读过,另一方面则是觉得要把它的内容在一篇短文里提炼复述一遍不难,但抽离了血肉的骨架反而可能让人们忽视了这本书,不少人或会像我以前一样讪笑“很简单的道理啊,有什么了不起?”。要想把我从中认知的一点儿道理说明白,以我这点儿水平,可能写得比原书更长也说不清楚,左右为难之际,就始终没把它写在荐书里。

这次终于把它拎出来,是想到用别的方式来推荐。

上周参加了ServiceNow的Knowledge17年度大会,看着这家当年初识时不以为然的ITSM厂商异军突起已经成为IT管理软件领域的老大,感慨颇多,忽然想到这就是典型的破坏性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

《创新者的窘境》书中讲了几个行业的破坏性创新案例,包括硬盘、挖掘机、钢铁和摩托车等等,其实类似的故事在每个行业中都在发生,我们这个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几年云模式带来的破坏性创新几乎重创了行业中大多数传统大佬,完全是《创新者窘境》的大案例实操集锦。

所以这次打算结合ServiceNow和自己从事的行业来谈谈读书体会,顺便聊聊对企业软件创业的一些思考,也算是对学习《创新者的窘境》的一种作业练习,或许能比写个干巴巴的书评效果好些。

其实,再简单的道理,要真搞懂,对于如我这样的凡人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谓“懂了”,并不是把书上写的字都看明白了甚至会背会讲就是懂了,要能举一反三用于实践才算是得其一二。而要从学到懂,必要的练习其实是不能少的,就像我们上学时学数理化,会背定理和掌握定理是两回事,而两者之间,是要靠大量的习题的。看过定理就什么题都会解了的天才肯定有,但我还没见过。

道理虽然简单,做题却并不容易,估计即使花不少篇幅和时间,也未必说得清楚,而且可能会比较啰嗦,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不会特别系统,所以,对于那些对我们行业不感兴趣的朋友来说,你们读个引子就可以打住了,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够了:

“《创新者的窘境 》是本好书。”

下一篇首先会说说ServiceNow的前世今生,顺便扒一扒ITSM软件圈的黑历史和下面这位重量级的幕后大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