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唐诗解读——李白之《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
灵心圆映三江月,彩质叠成五色云。
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注:
宇文少府:名字生平不详。少府是对县尉的美称。
桃竹:一种似桃枝的竹子,竹节密竹芯实,是天然的手杖之材。
书筒:藏书用的筒状容器。唐代的书籍是卷而不是册,而卷可放在筒形容器内。
绮绣文:绚烂的花纹。
宝诀:修仙的书籍。
提携:带在身边。
解读:
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咏物兼答谢的诗。朋友宇文少府给李白一只桃竹书筒,李白表达了对朋友的感谢,并不吝赞美之辞来夸赞这只书筒。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首七言六行拗体诗,可作参考,不议!
首两句总说竹筒花纹美丽,做工无与伦比,中间一联用一工丽的对仗句形容书筒的形制——内容如江上明月,表彩似吉祥彩云。这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写了书筒之美,也道出了与友人深厚之情,又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心情,可谓寓情于情,以议论代抒情。末联表示用这珍贵的书筒装珍贵的书,长伴身边就像友人长在身边一样。
近代篆刻家、考古家禇德彝,字松窗曾在自己所著的《竹刻脞语》详细记载了诗筒的制作过程——“截竹为简,圆径一寸或七八分,高三寸余,置于案头或花下,分题斋中咏物零星诗稿,置之是中,谓之诗筒,明末清初最多。圆径相同,长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盖,以铜作胆,刻山水人物,地镂空,置名得于内焚之,香气喷溢,置水案间或衾枕旁,补香篝之不足,名曰香筒”。可见诗筒不仅可以用来贮存书籍,有时亦可以用来作为插放用具。在唐代诗歌传播中,诗筒发挥了重要作用,写诗的作者将自己写好的诗卷装进笔筒,然后封筒、题签,交给邮差,收到诗筒的人打开题签,将诗卷抽出阅读,完后可以将诗卷重新放回,长久保存并随时阅读。这种风气在唐代很盛行,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文交流多依赖诗筒传递。白居易曾有诗《醉封诗筒寄微之》:“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未死又怜沧海郡,无儿俱作白头翁。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