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母三次生气,包含着生活中三个主题

印象中贾母惜福养身,很少表现出发恼的样子(内心怎么想那是另外的问题),比较典型的不痛快好像就三回:一回是贾政打宝玉打得狠了,贾母痛骂儿子,表示要带着宝玉回金陵去;第二回是贾赦想娶鸳鸯为妾,贾母大骂贾赦、邢夫人,把王夫人也连带着一起骂了;第三回虽没有疾言厉色,却属“不骂而骂”,是针对探春反映的大观园里管事婆子们设局聚赌问题的批评。

之所以说这三回典型,是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三个主题:教育、做人和管理。

先看宝玉挨打那一回:

贾母不是教育家,她对宝玉的“隔代宠”实际上也是造成宝玉在正统眼光下不求上进、言行荒诞的重要原因,对宝玉被打,她与王夫人的感受基本一致,怕他给“打坏了”, 对如何造成、如何避免显然是没有更多考虑的。

不过,她为孙子被儿子打得惨不忍睹而发怒,客观上也构成了对贾政的教子方式的否定。

作为父亲,贾政的教子方式是传统的,大概也来自他的自身成长经历,除了他自幼喜欢读书(主要指符合科举要求的书),其他也跟宝玉相似。

一方面他送宝玉去家塾,自己也给宝玉布置读书、写字作业;另一方面又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常常陪在儿子身边,所以只能利用难得的在家的时间以考试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第三方面则是启用惩戒机制,轻则讽刺,稍重则斥责,再重则动手。

这里为什么不说“奖惩机制”?因为在传统模式中,表扬奖励是很少的,即便有也往往用叱骂的方式表现出来,大家可以参考贾政带宝玉在大观园题匾额对联一节。

也就是说,贾政所代表的这一类“教育”,其实不是教育,更多的是“规训”,因为这里面是缺乏感情交流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宝玉一听父亲叫他就如同青天白日闻焦雷般失魂落魄来感受。而这偏偏直到现在也还没有消失。

再看贾赦想娶鸳鸯那一回:

贾母听到贾赦想把她最信赖的大丫环鸳鸯弄去做妾,当时“气得浑身乱战”,直骂“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还连带骂王夫人她们“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不过这只是一时气极,并非真骂,真骂的是贾赦和邢夫人,真有点教他们“做人”的意思。

她通过邢夫人批评贾赦“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还由着“性儿闹”,还想着娶妾,言下之意就是“不自重”了;这正与此前邢夫人与凤姐商议为贾赦娶妾之事时凤姐的话相应。

凤姐反对这个计划,说“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凤姐说话往往不能完全当真,但这里老太太有没有“常说”不能保证,说过一两回估计是有的,意思也就是“不自重”。

老太太接着批评邢夫人不但不“劝两句都使不得,还由着你老爷性儿闹”,居然还帮贾赦来做媒,“你倒也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慧也太过了”,这挖苦的味道真是浓到家了;邢夫人辩称“劝过几次不依”,她是“迫不得已”,贾母的回驳很绝:“他逼着你杀人,你也杀去?”就是在批评邢夫人做人做事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当然,老太太也是给贾赦和邢夫人台阶下的,并不是她不肯让贾郝娶妾,实在是那鸳鸯是她的依靠,离不开;他真要娶妾,她出钱给他去买。

做人啊,要到什么阶段做什么阶段该做的事,自重些,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份有原则和立场些;同时,还要将心比心为别人考虑些。

再看大观园里聚赌那一回:

且说因凤姐身体不好,探春帮着理了一回家务,发现了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守夜的时候,先是“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然后“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再后来“竟有争斗相打之事”。对此的处理方式是“戒饬过几次”。

贾母却动了怒,讲出了一番“管理”方面的道理:

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做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说过之后,贾母又“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这不正是管理上的“破窗效应”和“防微杜潜”么?

可见贾母说自己年轻时不比王熙凤弱,甚至还强上几分,并非虚言。

这对我们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对个人或者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处理起来也不能“轻描淡写”或“高举轻放”。

对此,朋友们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