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08–土俄开战
上篇《维也纳备忘录》里面咱们说过,土耳其人要求俄国人两周内必须撤出多瑙河口诸公国。土耳其最后通牒一下,俄国人大吃一惊,哟?土耳其人这是怎么了?咋突然变得这么硬气了?
俄国阵营这时候倒不是那么坚决了,赞成内斯尔罗德看法的人不少,冲突一起将是四个大国之间的对决。现在英法民间对俄国非常反感,这种情形出现的几率很大,继续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很可能会导致战争,于是俄国这厢有些人想打退堂鼓,不过最终做决策的还是是沙皇本人。沙皇尼古拉一世现在已经五十七岁了,统治了俄国三十多年,在俄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不能丢这个面子,不论是在他保护下的东正教徒面前,还是他治下的子民。沙皇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创造一个泛斯拉夫主义的庞大帝国,俄国的东正教大帝国,囊括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沙皇认为他还有十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个梦想。而跟不上沙皇梦想的内斯尔罗德,已经受其它大臣排挤,渐渐地被沙皇疏远了。这种情况英国大使西摩并没有马上意识到,他还想通过内斯尔罗德,来影响沙皇的决策。此时的内斯尔罗德也已经73岁了,属于他的时代渐渐远去。
沙皇觉得英法一恫吓俄国就后退太丢脸了,绝对不能接受。双方都不肯退让,战争就此打响。土耳其军队在奥马尔帕夏(Omar)的率领下,渡过多瑙河进入瓦拉几亚,构筑起强大的工事,小规模的战斗随即展开。11月2日,双方军队在多瑙河上的一个岛屿爆发了激战,土耳其军队依托坚固的工事,在炮火掩护下击退了俄军的进攻,彼得·丹嫩贝格(Peter Andreivich Dannenberg)率领的俄军第四军团被迫撤回布加勒斯特。俄军试图渡过多瑙河的另一次行动,也被土军挫败,土军初战告捷。
土耳其军统帅奥马尔帕夏(Omar)
到目前为止,战争还是俄土两家的事儿,两家除了在多瑙河沿线,同时也在高加索战场开打。俄国人一直观察着英法的动向,希望英法之间闹出矛盾。有消息说法国和荷兰在密谋入侵比利时,英国在1839年承诺保护比利时中立,果真如此的话,英法之间也可能爆发战争,这下俄国便毋须担忧什么了。同俄国结成神圣同盟的另两家奥地利和普鲁士,对俄土之间的争执作壁上观,不会成为俄国的帮手。美国呢?这个时代的美国既不是一个能跟英国比肩的工业大国,也面临着内战问题,所以绝对不会去招惹英国。两国之间就有争议的俄勒冈领地划界问题,早已于1846年达成了协议。虽然美国人一直叫嚣着他们国家的“天命”就是一统北美大陆,并吞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也就是说说而已。北美大陆还有大片的荒野,开荒还来不及呢,哪有兴趣管什么旧世界的纷争?
土军取得了军事上的初步胜利,苏丹的态度也转而变得强硬。而此时沙皇对英国的态度十分恼火,咋土耳其人怎么做都是对的,俺们俄国咋都是错的,拉偏架不是?
英法联合舰队于11月24日抵达博斯普鲁斯海峡,显然离阿伯丁公爵谋求的和平愿望越来越远了。三周前他还说和平是他的主要目标,但是此时他发现自己的内阁里面,就已经很难实现统一了。英国的国内舆论也是纷纷主战,看来只有发生外交奇迹,才能避免战争。
俄国开始全国征兵,二十岁至三十岁符合条件的男子都要应召入伍,地主们需要出钱出物。战前大家普遍认为,俄国陆军是欧洲最庞大的一支军队,1812年曾经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表面上看,这支军队确实是十分强大,但实际上却不一定是这样。俄军名义上人数有一百五十万之众,是能投入战场上的英军的至少十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那么正规的部队,不适合野战。1853年战争爆发的时候,真正的精锐只有近卫军和六个团的步兵、一个骑兵师和一个炮兵师。
此外俄国军队还面临着装备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步兵。大部分部队装备的是过时的燧发枪,只有百分之四的步兵装备了同英法步兵类似的来复枪。大家都知道,来复枪是有膛线的步枪,这种枪发射的是现代枪弹,而不是燧发枪的那种球形弹,射程远命中率高。另外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是,即便是滑膛枪,也只装备了一半的俄军部队。俄军的状况就是,严重缺乏各种枪,不论是还是来复枪还是滑膛枪。更加糟糕的是,由于组织纪律性差、维修保养差以及缺乏备件,这些武器的状态也很差。加上俄军糟糕的后勤……
糟糕的情况还不仅于此,俄军的战场指挥官帕斯克维奇亲王把指挥部设在华沙,他和幕僚们需要向位于圣彼得堡的沙皇报告,而战场远在多瑙河和高加索。这些地方之间的通信都靠通过陆上的“八百里加急”,糟糕的道路条件,给通信和后勤工作带来巨大灾难。同拿破仑打过仗的帕斯克维奇老将军,非常注重战场平衡。认为派往南方战场过多的军队,会减弱圣彼得堡和北方边境的防御。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家伙貌合神离,不得不防。沙皇觉得老将军过于神经过敏,奥地利怎敢冒犯我大俄国?尽管如此,他还是同意帕斯克维奇留一些部队在西部边境。
伊玛目沙米勒(Şeyh Şamil)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困难,俄军收拾起土耳其军队来,仍然是不太费力。经过初期的挫折后,帕斯克维奇取代了戈尔恰科夫,1853年年底俄军在高加索和小亚细亚战场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高加索地区一直是俄土之间充满争议的地区,这里一直活跃着抵抗沙皇俄国的伊玛目沙米勒(Şeyh Şamil)率领的车臣游击队,每每都能搞得俄军头疼不已。随着俄军进入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土军派兵进入高加索地区,打算同沙米勒一起把俄军拖在这里。然而,尽管土耳其军有西方军事顾问,经验丰富的贝巴托夫(Bebatov)将军指挥下的俄军,还是在亚美尼亚的巴耶济德(Bayezid)打垮了土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又是只剩下沙米勒到处游击。尽管处于人数处于劣势,另一支由安东涅科夫(Andronikov)亲王率领的俄军,11月14日在Akhaltsike打得土军再次狼狈逃窜。俄军排成密集队形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勇往直前,用刺刀将土军杀得大败。五天以后俄军在Ongulsi又取得了一次类似的胜利,贝巴托夫(Bebatov)的骑兵冲入土耳其大营,土耳其军连大炮都成了俄军的战利品。
12月12日,圣彼得堡接到小亚细亚战场上传来的捷报,沙皇命令全城张灯结彩庆祝胜利,英国大使表示很郁闷。更让他郁闷的是,不久之后从黑海又传来一个更大的海军的捷报。这太过分了不是?别的还能忍,这个大英帝国真的不能忍了。
作为世界第一海上强权,皇家海军要求对海洋的完全掌控,以保护大英帝国的利益,特别是那个女皇皇冠上的明珠印度,这也是英国如此注重土耳其的缘故。那这个让大英帝国不能再忍的海军捷报是什么呢?请看下篇《锡诺普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