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真有那么豁达吗?这首绝笔诗《自题金山画像》道出东坡苍凉心事

自从元朝时开始,苏轼的形象就被戏剧小说等等通俗文艺作品作为“理想文人”和“理想人格”的原型加以创造,并随着这些作品和人们口口相传的种种故事被广泛地熟知,有些元朝的作品甚至流传至今,例如流传至今的《苏子瞻风雪贬黄州》、《花间四友东坡梦》,以至于很多人即使没有读过苏轼的作品,却对他的轶闻趣事如数家珍,从而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形象认知。

基础教育普及之后,苏轼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但是对少量的作品的学习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苏轼,反而却加深了对苏轼的刻板印象,形成了标签化认知。

中小学课本中选入苏轼的诗词文赋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等等,大多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作品,作者所写大多苦中作乐,派遣忧虑,然而在课堂上被重点强调的往往只在苏东坡乐天知命、豁达大度云云。

苏轼在黄州所作,“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事实上,苏轼也是肉体凡胎,心非木石,对自己坎坷的经历当然也会难过悲痛。在他很多的作品中都描述了自己对这些经历的感受,其中最具代表性地,应当属苏轼行将就木之时留下的作品。

当苏轼站在人生尽头回望时,他并没有忽略那些深沉地伤痛,而是淋漓尽致地写进了这首绝笔诗中。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写于苏轼去世前两个月,可以说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当时苏轼自海南北回,年过六十,病患缠身,在真州金山龙游寺见到李公麟所作的苏轼画像,有感而发,遂作此诗。

这首六言小诗直抒胸臆,明明白白又沉痛深刻地表示了苏轼对自己人生遭遇的不满,而且用略带自嘲的口吻评价了自己的一生。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理想破灭、漂泊羁旅的双重痛苦是苏轼人生的主旋律,三次被贬便是这悲剧的根由。

苏轼画像

苏轼自幼以忠直名臣为榜样,少有才气,年仅二十便名动京师。但是苏轼仕途并不顺利,两次丁忧之后即遇到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落到他头上,于是苏轼自请出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期间,苏轼在杭州游览胜迹,在密州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徐州撸起袖子治理黄河,却在湖州遭遇了乌台诗案。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牢狱生活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这里,苏轼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寄情山水,排遣失意的愁苦,但是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是可以排遣的,羁旅的愁苦寂寞不能不面对,因此苏轼还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情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依然是直截了当的抒情,苏轼并不避讳自己的痛苦。

四年之后,苏轼得以再次启用。不久,他再次来到杭州,在杭州开医馆,修水利,留下了苏堤,之后又短暂地转蹍数地担任知州。然而好景不长,宋哲宗执政之后,新党再次上台,苏轼的贬谪生活再次开始了。

经过多次被贬,苏轼一直流落到惠州,之后又被贬到了海南儋州。当时广东海南的条件不比如今,瘴气密布,时疫流行,爱妾朝云在渡海之前就已经病亡,苏轼自己也染上了严重的病症。

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中动植物腐烂生成的毒气

身在海南的苏轼虽然有心兴建学堂,探寻美食,但是羁旅孤独的侵蚀同样深刻。从这首《西江月》中,苏轼在海南的心情可以略知一二。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人生如梦的感叹,笼罩天南。孤独与病痛的折磨让苏轼的身心很快地衰败下去,到遇赦北归时,苏轼或许也是有意识地选择回到自己选择的终老之地常州。

从苏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苏轼是一个有血有肉,并且率直敢言的人,他并不总是豁达大度地面对自己人生中的坎坷,在面对痛苦与失意时也不会遮遮掩掩,而是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这是人的天性,也是苏轼真正可爱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