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读书推荐|暄桐教室的50本必读书之《中国人的修养》
读书这件事,古往今来都很看重。既有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陈继儒先生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对于我们写字的人来说,“先文后墨”,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总量,但读书确实是很重要的精神来源,也是构成人整体见识涵养的一部分。暄桐教室把读书作为日课之一,这次首选出50本,是在暄桐学习的必读书目,以后将逐一分享给大家。
暄桐教室推荐:《中国人的修养》 公民道德实践之书,作者:蔡元培
大家近来再接触蔡元培先生,想必是通过热播剧《觉醒年代》吧!剧中的蔡先生永远都是谦和的样子,还带着几分萌感。蔡先生去拜访陈独秀,但陈独秀因宿醉还没起床,蔡先生就一个人坐在门口,看着漫天飞雪等陈独秀醒来的画面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从这个例子就能理解这本由蔡先生写的《中国人的修养》,完全是他个人修身的写照。蔡先生一向重视美学教育,主张开启民智,个人修养和公共道德并举。《中国人的修养》就是蔡先生留给我们的一套修身塑德的指南,一方面秉承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修身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融汇了现代公民教育的精髓。
一、个人修身指南
如何修身,从哪些方面来入手,这本书给出了明确的方向。首先是如何“修己”,从身体到精神,比如要有一定量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比如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勤勉要自制;其次,是如何处理与“物”的关系,比如如何看待财产、名誉;再次,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近到与父母家人,再推及到与社会与国家。
这些行为准则,是一种对自己的“道德”。中国人讲“慎独”,这个词出自《中庸》,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就像蔡先生在书中《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中写到:“是故吾人而行于道路,游于公园,则勿以花木之可爱,而轻折其枝叶;勿垢污其坐具,亦勿践踏而刻画之……入藏书楼而有所诵读,若抄录,则当慎护其书,毋使稍有污损……”都是生活中的丁点小事,不需要他人的约束,却能够体现出为人的修养和品格。
二、为人处事的坐标
有了“修身”的方向,在具体处事当中分寸最难拿捏。蔡先生写了16篇文字,来阐述不同状态下的“金线”在哪里。比如《自由与放纵》篇中写到:“言论可以自由也,而或乃讦发阴私,指挥淫盗……集会可以自由也,而或以流布迷信,恣行奸邪。诸如此类,皆逞一方面极端之自由,而不以他人之自由为界,皆放纵之咎也。”蔡先生提出了一个标准:个人的自由需要以不损害他人的自由为前提。
在《果敢与卤莽》篇中写到:“盲进者,卤莽也。果敢者,有计划,有次第,持定见以进行,而不屈不挠,非贸然从事者也。”严格区别了“果敢”与“卤莽”的差别。这16篇文字,可以说廓清了很多思想疆域中的灰色地带,仿佛处于坐标之中,行事有参考。
暄桐好句子分享,书里有些话值得一读再读,摘录给大家。
1.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2.宗旨既定,自趋正轨。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3.修养之道,在平日必有种种信条; 无论其为宗教的或社会的,要不外使服膺者储蓄一种抵抗之力,遇事即可凭之以定抉择。如心所欲作而禁其不作,或心所不欲而强其必行,皆依于信条之力。
4.义务为主,则以多为贵,故人不可以不勤。权利为从,则适可而止,故人不可以不俭。
5.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感情?因为他有两种特性∶ 一是普遍;二是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利害的关系。
6.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7.一事之是非,一人之善恶,其关系至为复杂,吾人一时之判断,常不能据为定评。
假期大家读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