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要保持传统吗?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给一位青年京剧演员博客的留言

我常想,京剧是怎样成为国粹的,假使按现在新编历史戏或现代戏的路数,大抵成不了国粹。

传统的东西只有保持才具有生命力,应该说京剧是非常成熟并已到及至的剧种或是国粹。就如同六必居的酱菜、天福号的肘子一样,改良的只是外包装,要把工料改了就不再是原有的了,也就没有了传统和食客。

京剧亦是如此。一桌二椅,抽象摆设。或御案、或公案、酒桌、或山石、或墙沿,或窑门、或牢门等等。全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正式京剧的妙处。而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一味的在迎合华丽、舞台设计、改良唱腔、声光电等等如同嚼蜡。

我记得在七十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京剧院一位演员(现在称表演艺术家了)将京剧的旦角的唱腔加以改良,传出的声音根本就是噪音。再如,现在的京剧编剧、唱腔设计者或许著名,但急功近力的心态、成就感的心理、自以为是的“设计”,让新编的剧目求华丽而失传统。

要知道,观众要想听华丽就去音乐堂了,听京戏的就是奔着古朴的唱腔、程式化的表演、简单但仪态万千的舞台去的。所以,总叫喊传承、听众,但确不知真正把一些真东西丢掉的正是专业的专家们。我说基本不太现代的京剧(除了几个当年的样板戏和《赤壁》(因为有熟的青年演员在))我从来不看,那不是京剧而是华丽的糟粕。应该看看当年梅兰芳等大师的心路历程,可以对今天的京剧所谓的改革有借鉴。也应该观摩日本的《歌舞技》,他们是不在进行类似于我们京剧的“改革”!

现在京剧界的教授、导师、艺术家多了,而真正懂观众,如同梅尚程荀、马谭奚杨以及著名琴师李慕良、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大师少了,应该说这些大师当年的本质是“草根”,那些由他们缔造的,让观众如醉如痴的唱腔从教授、导师和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客厅里、办公室里是出不来的,因为他们的环境或许太优越了。我想,应有演员个体组团搭班的体制,或许这才是京剧兴盛出师的根本。

另外,现在的京剧舞台上,被“艺术家”、“名家”、“名角”们上演着百年角色,但怎一个“宗”字了得,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果真桃李满天下,忠实地在舞台上还原着宗师的一着一式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捻髯都那般的无样可走。就这样,一代代地传承着,如梅兰芳在世、马连良转身一般。

有一天或许人们突然发现了“鸡肋”确实无味,但绝不可丢弃,因为鸡肋放入熬百菜中,确实可标榜为“鸡汤白菜”。或许,京剧专家、学者们早已发现了问题,于是新编、挖掘忙的不亦乐乎,CCTV – 11也不时的转播、录播些新编历史剧。看过几眼之后,我终于明白,这些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在服化道、声光电、唱腔念白,终于可与歌剧、话剧媲美了。于是被吸引而来的80后、90后再或00后们感叹:京剧原来是这样的!

我也终于感觉自己象个九斤老太般的絮絮叨叨,念叨着那著名的言语出来……。但我要加一句新语,再过几十年、百年后,京剧做为国粹可能不会改变,但舞台上依然是梅、尚、程、荀及马、潭等大师们的旋律。

一直在考虑京剧的问题。其实,我很明白这是闲事。为什么现在出不了如梅、尚、程、荀及马、潭、余、杨、麒、奚、言等大师或流派哪。苦苦地思索,终不得要领。

一日,观看郭德刚相声,让我或许有了答案。先不说当初的老郭为台下一位观众表演相声的尴尬,也不说他与相声界的分工,但说他骨子里的“传承”与“叛逆”精神,就颇值得现在京剧界好好思谋一下。

为了“座儿”必须得传承,但作为编剧、唱腔设计和演员也必须得“叛逆”。如果不叛逆没有梅兰芳,也不会有马连良,那舞台上上演的依然是“同光十三绝”老爷爷、老奶奶的程式。

说“叛逆”可能在以“宗”为本的京剧界不为所受,但用时髦词“与时俱进”总可以。有京剧界人士说:“时代不同了,任何事物都必须发展。如果不信,我用老曲牌给一个新编戏作曲,不单新观众不喜欢,老观众也听着别扭,不喜欢。老要老到哪里去,是徽班进京,还是流派初成?当年程派、言派初成时,遭到的非议比现在还大。梅兰芳先生还说移步不换形,难道用点民歌、用点西洋音乐就错了?1932年程砚秋到西欧看歌剧,回来就把歌剧的手法融入了京剧,甚至借鉴过印度音乐。因此,京剧改不改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改。”

果真是“时代不同了,任何事物都必须发展”,但“时代”与“事物”的根本是什么?我想该是“座儿”(非上座率。我想也非单一的观众感念)。喜欢不喜欢、肯定不肯定、别扭不别扭、学唱不学唱,该是“座儿”说了算,也是衡量剧目高下的标准。程砚秋当年是“把歌剧的手法融入了京剧,甚至借鉴过印度音乐”,但大师的“借鉴”与“融入”恰倒好处,听着还是那个味。所以,用不用老曲牌,还是创新曲牌不是“座儿”该想的。关键是传新后的问题在史册上,或是座儿的心里是否有一瓦之地。

京剧的院团、演员饱暖了或许尚未温饱,但终未生出闲事。我想,这该是条理由。想当年,年轻时的梅、马等大师没有点“离经叛道”的精神,行政关系在院团、按月发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被惯以“名角”、“名家”、“艺术家”称号,今天的舞台上,还会有梅兰芳、马连良的流派与百年唱腔吗。我想,不会罢。

(摘自《京剧》)

(0)

相关推荐

  • 高高在上的国粹,一只脚已经迈入博物馆,只因脱离了大多数!

    不久前,中国京剧界的一位大咖,勇敢地揭开了京剧界的一个疮疤.他在一次访谈中大胆承认:"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京剧团能自己养活自己!"这位京剧行内人的"揭秘",让国人第 ...

  • 人文情怀|​弘扬国粹,走近京剧(续)文/廖升平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戈宝栋:交响乐伴奏京剧削弱了传统文化特点

    交响乐在音乐领域中是"重工业"是有主题的创作.它以立体的音域抒发,作曲家的心怀进行充分的展示.贝多芬.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等名家的创作震憾世界.其境界领域是非常广阔的.不能仅仅停留在 ...

  • 京剧文场的“传统秩序”

    京剧乐队,能拉弹托住唱,而且乐队几件乐器自己也弄齐整了不容易.因为京剧唱腔总是有尺寸劲头的变化,文场乐队里面的人心气儿碰到一块,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磨合.腔儿和过门儿的微妙转折之处,纤毫不能差,这是个挺困 ...

  • 京剧《竹林计》冯蕴 王易山 吴响军主演(王佩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传承专场

    京剧《竹林计》冯蕴 王易山 吴响军主演(王佩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传承专场

  • 青岛市京剧院|传统京剧《金龟记》《望江亭》

    剧情简介 宋朝河南孟津秀才张世华因病早亡,抛下妻子康氏和两个儿子张宣.张义.张宣进京赴试,几年没有音讯.张义每日至孟津河钓鱼养母,一日钓得金龟,又得知其兄已任祥符县令,回家禀告其母.康氏遣张义前往祥符 ...

  • 青岛演艺集团京剧院 | 传统京剧《金龟记》《望江亭》

    剧情简介 宋朝河南孟津秀才张世华因病早亡,抛下妻子康氏和两个儿子张萱.张义.张萱进京赴试,几年没有音讯.张义每日至孟津河钓鱼养母,一日钓得金龟,又得知其兄已任祥符县令,回家禀告其母.康氏遣张义前往祥符 ...

  • 京剧传统发声方法的艺术效果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作者简介:范永亮,男,京剧老生.1962年出生,上海京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1996年底,进入上海京剧院.范永亮陆续受教于刘 ...

  • 京剧传统唱腔各种板式的节奏运用

    作者 齐欢 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节奏的对比是结构一段唱腔或一出戏的主要框架,节奏的设计也是作曲者在音乐创作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板式是戏曲音乐中的 ...

  • 对待传统京剧应当持宽容态度——读《推敲<空城计>的瑕疵》有感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来源:撕边一锣的博客) 拜读了胡维弘先生<推敲<空城计>的瑕疵>一文(见<京剧票界>2013年第7期3版)后,对胡先生的钻研精神表示赞许.但 ...

  • 通天犀[京剧传统剧目]

    刘奎官饰青面虎造型 主要角色 青面虎:净 许佩珠:旦 基本剧情 <通天犀>出于昆曲,明末清初有<通天犀传奇>.是明朝故事,与水浒毫不相干. 明朝大将刘铤之子刘子明为云贵总兵,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