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王瑶卿:亦师亦友半世情(一)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王瑶卿,原名瑞臻,字稚庭,别号菊痴,1881年出生于江苏省清江县,幼时随其父、著名的昆曲演员王彩林来到北京。他初学昆曲,9岁开始学习京剧,先习武旦,继改青衣,在数位老师的指导下,学了不少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戏。1894年,在13岁时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先后在三庆班、四喜班和小鸿奎班搭班唱戏,曾与余紫云、时小福、余玉琴、谭鑫培、陈德霖、路三宝等合作演出,20世纪初,已成为一位很有名气的京剧旦角演员。1904年应召入宫演戏,当了内廷供奉。同年,因名青衣孙怡云“塌中”(倒仓),无人与谭鑫培配戏,乃延王瑶卿承之。谭鑫培、王瑶卿常合演《南天门》、《汾河湾》等生旦并重之戏,珠联璧合,大受观众的赞赏,王瑶卿的声望进一步提高。谭鑫培对王瑶卿十分器重,十分关照,经常以王瑶卿主演的《玉堂春》压大轴,并甘心情愿地为他配演蓝袍(刘秉义)。谭鑫培、王瑶卿密切合作长达五年之久,被誉为“京剧二妙”。如果不是因为王瑶卿也于宣统二年(1910年)突然“塌中”而失音,他们还会在舞台上合作下去。王瑶卿“塌中”后,嗓音失润,对于唱工繁重的戏,摒弃不演,但《能仁寺》、《悦来店》、《穆柯寨》等剧,尚不时出演于红氍毹上,每一登台,犹能博得观众的欢迎,由此可见其艺术造诣深厚之一斑。
王瑶卿在其丰富的艺术实践中,不但吸取了前辈艺人的长处,打破行当局限,集青衣、花旦之唱、做、念白于一剧,极大地丰富了京剧旦行的表现手段,成为承前启后、贡献极大的艺术大师,而且他还是中国京剧界优秀的戏曲教育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演员,整理了大批剧目,成为中国京剧的一代宗师。他因材施滉教,桃李满天下,有“通天教主”之称。“通天教主”是《封神榜》里帮助商纣一方的神怪首领。王瑶卿也被人称为“通天教主”,却丝毫没有亵渎他的意思,相反,倒是满含着对他的钦敬:一是他收的门徒很多,经他亲授的弟子多达四百余人,均一一可查;二是他教戏很有一套,非但不保守,而且能翻出新意,不少头角峥嵘的旦角演员,因为向其讨教、得其指点而声名益显。梅兰芳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王瑶卿和梅兰芳是世交:王瑶卿的父亲王彩林和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当年同在四喜班演戏,有着很深的交往。王瑶卿与谭鑫培合作演出时,琴师是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三人同台献艺,人称“梨园三绝”。
王瑶卿与梅的父亲梅竹芬也是莫逆之交。王、梅论行辈是平辈弟兄。梅兰芳曾拜旦角名伶、“老夫子”陈德霖为师,王瑶卿也曾向陈德霖求教,他们和王蕙芳(梅兰芳的表兄)、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后改唱小生)一起被时人称为陈老夫子的六大弟子。梅兰芳成名前,经常观摩王瑶卿的演出,那时王瑶卿已和谭鑫培合作,梅兰芳一有空就去看他们的戏,十分佩服王瑶卿文武昆乱不挡的才能。梅兰芳也常听陈德霖的戏,觉得自己的嗓子与陈老夫子细亮刚健的嗓音不大一样,却和王瑶卿柔婉的嗓子比较接近,再加上王瑶卿演的戏,都经过革新,他看了以后就愿意去学。特别是看了王瑶卿的拿手戏二本《虹霓关》后,非常喜欢,很想学这出戏,这才由伯父梅雨田带他到王家去拜师。王瑶卿却很谦虚,他诚恳地对梅兰芳说:“论行辈我们是平辈,咱们不必拘形式,还是弟兄相称,你叫我大哥,我叫你兰弟”。由此开始了他俩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亦师亦友”的亲密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