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子们的读书岁月
相比于前代,清朝皇子普遍受到过更好的教育。除了清代皇室子弟深度参与政务、需要文化知识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朝在雍正帝时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秘密建储制度。
这种独特的继承制度,深刻地影响了皇子们的教育。在嫡长子继承的情况下,前朝皇室通常只用心培养太子一人,刻意忽视其余皇室子孙,以示名分区别,防止其他皇子争位。而在秘密建储制度下,皇室通常并不公开宣布哪位皇子会成为下一任皇帝,每个皇子都被看作潜在的接班人,不分高低一律进入上书房读书,在良师的指导下都能得到精心培养。
清代皇子的教育场所是上书房,初设时位于西华门内的南薰殿,雍正时期移至乾清门内东侧的廊房,通常被称作“上书房”。“上书房”虽然只是几间低矮的廊房,但由于那是孕育未来帝国接班人的地方,因而颇受人瞩目。隶属于上书房的藏书有百余种、万余册图书可供皇子和师傅们使用。除了《四书》《五经》等基础读物,还包括《朱子全书》《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学术著作,以及《皇朝开国方略》《八旗通志》等本朝政书。乾隆以后,皇帝每年都要到圆明园住上一段时间(有时要住上小半年),因此圆明园也设立了上书房。
清朝的皇子们虚岁六岁就要入上书房读书,通常还有一些陪读的近支王公的子孙。皇子们的老师通常是由翰林院优选出来的学者,成为上书房师傅。当朝皇帝通常会选派朝廷重臣担任上书房总师傅,例如雍正帝就曾委派鄂尔泰、张廷玉任上书房总师傅。上书房师傅负责每日对皇子们的授课,总师傅不负责授课,他们每月到上书房来上几次,检查皇子们的功课,督导授课师傅们而已。
皇子们在上书房的读书时间并没有规制,有些皇子的读书岁月异常漫长,迟迟得不到“毕业”。像嘉庆皇帝和他的弟弟永璘就曾在上书房同室读书达二十年,而道光皇帝的读书时光更长,他即位后曾说:“朕在上书房三十余年,无日不与诗书相砥砺。”值得一提的是,恭亲王奕䜣的上书房读书经历更是独特,他先是与其兄咸丰帝一直读书,等到咸丰即位,他出任军机大臣五年后,仍被咸丰帝解除了所有职务,被勒令重回上书房读书。
清代皇子们通常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汉文、满蒙文和骑射。其汉文师傅通常从翰林出身、文史优赡的京官大员中选用,满蒙文和骑射师傅则由满蒙臣僚中专业娴熟者充任。每天早上六点,皇子们开始上课,先是学习蒙语和满文,然后练习拉弓、射箭,一般持续多半个时辰(一个多小时)。接着进入汉文化学习,一直持续到午时(上午11时-下午1时)放学,但放学后皇子们仍可在此读书。
由于每位皇子都有专门的师傅负责教育,“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密切的政治关系:皇子们希望在皇位争夺战中得到有力的援助,对师傅相当尊敬,言听计从。师傅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下一任皇帝,为“学生”的学问和前途尽职尽责,费尽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