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兴与张苞

《三国演义》后半部关羽、张飞遇害后,作者不吝笔墨又刻画了两位少年英雄,即关兴和张苞。两位小将在刘备征吴的战役中,中锋陷阵、屡立战功,真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确实为小说增色不少。关兴与张苞史书上却有其人,但作者笔下的“英雄事迹”则是小说家言了。

关兴是关羽的儿子,但他不是一员武将。《三国志》对他的记载很简略,只说他“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在这简短的记述中,我们知道他小时候就有名气,为诸葛亮所看重。二十岁左右已经出任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并在京城中监督军事。所担任的“侍中”和“中监军”这两种职务虽然很重要,但显然他并未亲自领兵到过前线,又由于死得过早,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大的建树。

张苞在史书上的记载就更简单了,只有“长子苞,早夭”(同上)五个字。在史书上明确写着“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同上),说明张飞的继承人是次子张绍,而长子张苞很可能在张飞遇害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而且他也没有担任过什么显赫的官职。“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同上)倒是张苞的儿子张遵官至尚书,后来与诸葛瞻一道抵抗邓艾而为国捐躯。

应该说,小说作者(可能是罗贯中,也可能是毛宗岗)显然不能满足史书上这样简单的记载,于是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相当的篇幅和笔墨塑造出两个小英雄来,这本也无可厚非就像《说唐》故事中,既出现了秦琼、罗成、尉迟恭等人物后,又继之出现了秦怀玉、罗通、尉迟宝林等一样,说书人总是希望“英雄代代传”嘛。当然,最夸张的要算《杨家将》,杨老令公、佘太君后有一郎到八郎。这还不算完,这之后还有八姐九妹、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乃至杨排风。这很可能是为了满足听众和观众的心里,毕竟小说在当时还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回到《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死后蜀汉方面确实也需要有些补充。当时刘备手下也确实没有什么名将了(马超一直不被信任,赵云又反对征吴),史书上记载了随刘备伐吴的只是吴班、陈式、张南、冯习、黄权这些人。后来黄权走投无路投了曹魏,冯习、张南战死,吴班、陈式倒是活着回来了,可终未见什么像样的战功。于是,作者也很是为难,索性由自己创造出关兴、张苞两个小英雄来,一则场面热闹,二来蜀汉方面也不至于“丢人”太多。

历史小说有它难写之处,太真实了则缺乏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过于虚幻又偏离了主题。有人评《三国演义》七分真实、三分虚构,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小说中的虚实搭接与腾挪变化,没有点功力是实难驾驭得了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