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月经后期验案
初诊:2013年4月10日。周某某,女,35岁,停经80天。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经期错后,7/30天-3个月,量少,色黯,夹块,痛经(+),腰酸(-),Lmp:2013.1.20,今晨自测尿妊娠试验(-)。平素白带正常,纳寐佳,小便调,经常腹泻。舌滞,苔薄腻,脉细涩。
疾病史、过敏史:否认。
生育史:0-0-0-0,未避孕未孕8年,行IVF-ET术两次均未成功。
辅助检查:
1.07年行HSG:两侧均不通。
2.丈夫精液检查:a级精子:42.3%。
3. B超示:En:5mm,FC:8*6mm。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分泌物量中,宫颈轻度糜烂,多发纳氏囊肿,宫体后位,质中,常大,活动良,压痛(-),双附件压痛(-)。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方药:温经汤,7剂。
二诊:2013年4月20日。大便日解2-3次,经未转。舌脉如前。
方药:温经汤去丹皮、麦冬,加山楂15g、内金10g,7剂。
三诊:2013年4月29日。大便正常,经未转。舌脉如前。
方药:上方加紫石英20g、菟丝子20g,14剂。
四诊:2013年5月14日。经未转,尿TT(-)。舌脉如前。辅助检查:B超:En:7mm,FC7*6mm。
方药:温经汤加丹参15g、益母草20g,14剂。
五诊:2013年5月28日。经未转。舌稍淡,苔薄白,脉细。
方药:真武汤加益母草30g、香附10g、紫石英15g,7剂。
六诊:2013年6月13日。LMP:6.3-6.9。舌脉如前。
方药:助孕汤,14剂。
患者素体阳虚,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期满溢,故月经推迟,量少;寒凝血滞,故经色黯有块;寒邪客于胞中,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经行腹痛;寒凝血瘀,瘀阻胞脉,以致不能摄精成孕。而患者长期腹泻,此非虚而致,实乃因瘀作利,仲景有“血不利则为水”之训,瘀血致利病机众说纷纭,老师认为瘀滞下焦,气机不利,则水湿运行不畅,水湿浸渍胃肠,故作下利。此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舌滞,苔薄腻,脉细涩均为寒凝血瘀之征。综上,本病病机主要是冲任虚寒,其瘀血亦是由寒凝所致,故其治疗仍以温经散寒、调肝脾、养气血为主,兼以消瘀。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临床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二诊患者腹泻较前减轻,经未潮,老师去性寒之麦冬及活血散瘀之丹皮,择用山楂、内金和平消磨之药,化瘀而不伤新。三诊患者大便已实,但经仍未转,加入菟丝子补肾益精、紫石英散寒暖宫,意在增益冲任。四诊B超提示内膜已达到一定厚度,老师用温经汤加丹参、益母草使冲任调畅,经血自下。五诊仍未潮,老师再次从仲景之明训“血不利则为水”入手,瘀久生湿,寒湿瘀结,冲任不畅,老师改用真武汤温阳利水,方中附子温壮肾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生姜温散水气,芍药利小便,止腹痛。五味相配,既能温补脾肾之阳,又可利水祛湿,使湿去瘀散,六诊经潮,患者多年求嗣不遂,即予助孕汤以助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