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研报:全国超纤龙头 过去十年复合增长20% 21年业绩有望释放

编辑:蓝猫、王瑾熙

过去几年超纤革渗透率快速提升,2013-2018全国市场空间增速达到约25%,远超合成革制品6%的平均增速。而目前超纤革渗透率仍然只有5%左右,伴随消费升级和环保趋严,超纤革市场渗透率有望维持较快增长趋势。

要点:

◆超纤革是真皮最好的替代品,技术壁垒高、应用前景广阔。

◆政策收紧,真皮产量进入持续收缩期,替代品迎来加速发展期。

◆春节以来公司连续三次调涨全产品系列价格,21年业绩有望因此集中释放。

超纤革是真皮最好的替代品,技术壁垒高、应用前景广阔

超纤革是结构与真皮相似、性能优于真皮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皮革作为历史悠久的革材料,以高强度、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卫生性能在日常生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超纤革是在充分剖析天然皮革微观结构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科学的加工工艺制造而成的新型材料,因此在结构上与天然皮革相似,它是以束状超细纤维(单根纤维细度0.01D以下)为“骨架”,以聚氨酯微孔弹性体为:“填充物”的复合结构体。

由于超纤材料中的“骨架”——束状超细纤维,与天然皮革中胶原纤维束聚集状态相似和具有相似的吸水基团,而且束状超细纤维比表面积较大,所以用它制成的最终产品具有天然皮革柔软、吸湿性好等优点,在机械强度、耐化学性、质量均一性、自动化剪裁加工适应性方面更优于天然皮革,具有比天然皮革强度高、质轻、保形性好等优点,替代真皮趋势确定性强且不可逆,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纤革的海岛型超细纤维结构和天然皮革的超细胶原纤维结构极为相似。超纤革的关键工序包括海岛纤维纺丝、非织布制造、开纤制造超纤基布和聚氨酯浸渍等工序。

超细纤维非织造基布是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骨架,是制造超纤革的关键技术。其中,海岛超纤维加工技术是基布制造的核心。由于海岛型超细纤维和天然皮革的超细胶原纤维结构极为相似,使其在各种性能上能与天然皮革媲美,成为天然皮革的最佳替代品。

超细纤维PU合成革加工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海岛纤维纺丝——用聚乙烯切片和绵纶切片纺丝制成海岛型绵纶短纤维;Ÿ将海岛复合短纤维经过预开松、铺网、针刺、网状非织造布工序制成海岛纤维无纺布;

对海岛纤维无纺布进行聚氨酯浸渍、涂层,去除“海”的部分,再对其进行化学减量,形成超细纤维基布;

对超细纤维基布进行深加工,依据深加工具体工序的不同生产超细纤维贴面革或超细纤维绒面革。

超纤革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

1、定岛工艺、海岛的数目;

2、无纺布的设备,版型、针速设计;

3、树脂的设计、开发;

4、染色(涉及到尼龙6、聚氨酯的染色)。因此全球高端超纤革主要被日本东丽、帝人、可乐丽、韩国科隆等日系、韩系企业垄断。

真皮产量持续收缩,人造革迎来黄金发展期真皮生产重污染且资源有限,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限制。革材料包括真皮、人造革合成革。

天然皮革的生产属重污染,由于在加工处理过程使用大量有毒化学试剂和大量的水,化学助剂会污染处理中使用的水。这些化学助剂中含有大量有毒害的物质,甚至重金属,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危害。

二十世纪世界皮革加工与销售中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目前亚洲占全球约40%的皮革产量。真皮生产由于污染严重率先被西方国家加以政策限制。在我国出台政策限制天然皮革生产以前,我国的天然皮革产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持续扩张,产量持续上升。

而后,我国开始出台政策大幅淘汰天然皮革产能:

2006年,我国发布了《制革、毛皮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了污水治理工艺和废水治理工艺;

2009年,我国发布《关于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淘汰年加工3万标张以下制革生产线,严格限制年加工10万标张以下的制革项目,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到2011年淘汰落后制革产能3000万标张,我国真皮产量进入拐点;

2014年3月,我国实施《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计实施后行业COD、氨氮排放总量分别降至11800吨、2380吨,比2010年排放量分别减少57.2%、67.4%。

政策实施后,10%左右的龙头企业(年产量在20万张标张牛皮以上)受影响较小;45%左右的中等企业(产量在5万张标张牛皮以上)部分升级改造存在困难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压力;45%左右的小型企业(年产量在5万张标张牛皮以下)则将面临淘汰。

政策收紧,真皮产量进入持续收缩期,替代品迎来加速发展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皮革制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传统的天然皮革由于资源有限和环保政策趋紧导致产能持续退出。

在政策收紧的影响下,加上真皮资源有限、价格较高,我国天然皮革市场在经历了2010年以前持续的上涨以后,2012年我国轻革产量达到7.47亿平方米,为近年峰值。

工信部2014年正式公布《制革行业规范条件》,真皮行业因环保问题大量落后产能被强制关停。至2019年,我国真皮产量下降至5.74亿平方米,较2012年下降23.16%。天然皮革供给量的收缩为其替代品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基于其质感、环保因素及性能,超纤革是真皮最好的替代品

天然皮革的产量快速下降,其需求正在被手感、性能相近的新代人造革合成革替代。人造革合成革共分三代,第一代PVC人造革含有对人体有毒害的增塑剂,并且氯碱重工业生产重污染,降解时也产生毒性。

近年来由于合成革(包括普通PU合成革和超纤革)价格下降,PVC人造革的价格优势也愈发不显著。第二代普通PU合成革虽然污染比PVC人造革小,但由于DMF用量比超纤革大,因此污染相对超纤革较大。

并且,由于普通PU合成革和PVC人造革使用针织布、机织布或粗合成的纤维无纺布作为基布,且需要使用粘结层。而超纤基布和聚氨酯涂层间不需要粘结层,第三代超纤革由于海岛型超细纤维和天然皮革的超细胶原纤维结构极为相似,使其在透气性、舒适性等多种性能上能与天然皮革媲美。

甚至拥有许多天然皮革不具备的优点,例如:耐水解、耐候、耐摩、抗撕裂强度高、遇水不易变形膨胀、通过配方具有可调节的弹性、且价格更低廉稳定。

并且由于超纤革是合成纤维,不存在虫蛀、发霉的可能性。因此,第一代和第二代人造革合成革透气性比超纤革逊色,超纤革成为天然皮革的最佳替代品。

超纤革是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皮革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PU合成革结构上更接近真皮面料,目前占人造革合成革市场主流。人造革合成革是一种外观、手感酷似皮革并可以替代皮革使用的高分值材料制品,其出现对皮革制品的需求形成了有力的补充。

人造革合成革通常以织物(无纺布)作为基材,涂覆树脂制成。通过其原材料树脂划分,人造革主要分为PU革和PVC革两种,PVC革为PVC制成的软塑胶,PU革是通过在底布上形成PU树脂的微孔层而获得的复合材料。

目前合成革以PU革为主,2019年我国实现人造革树脂销量165万吨,其中PU树脂占68%、PVC树脂占32%。PVC人造革主要是用溶液、悬浮液、增塑溶胶或薄膜等形式涂覆于织物底基上制得,优点是价格便宜、色彩丰富、花纹繁多,缺点是基布粘接牢度差,易于剥离,耐候性差,手感僵硬,柔软性差等。

PU合成革从化学结构来说,更接近皮质面料,皮感强,手感弹性好,不易变硬、变脆,同时具有色彩丰富、花纹繁多、耐用性较久的优点,价格比PVC人造革要高,比皮质面料便宜,可有效代替PVC人造革、真皮。按照下游应用划分,人造革主要用于服装与鞋履(42%)、家居用品(35%)、手袋和箱包(12%)、汽车内饰(10%)等应用领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