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张杰:家常里短话管理
家常里短话管理
张杰
顾三奶奶生了十个孩子,六男四女,加上她们夫妇正好一个班,和我家是邻居。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两家关系一直很好。佛弟子不打诳语,接下来讲的都是我所亲历,大家足可以信。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正是改革开放前期,因战乱、天灾、人祸所及,从国家到小家穷的叮当响,大多数老百姓衣不蔽体,家无隔夜粮,苦不堪言。我们这一代的老辈人又因缺医少药,加上没有节育措施,夫妻一碰就怀孕只能生下来,因此,每家都有兄弟姐妹少则四、五口,多则七、八口是正常现象。那时的孩子皮实也好养,不象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皇上。
有的妇女不想生育,就用长布带子绑紧身子勒,干累活、蹦台阶、跳高高折腾自己以达到流产的目的,结果弄出一身病。我和顾三奶奶她们家男丁,大排行老二福起,都是五九年生的同龄人,经常在一起玩,记得早晨多次去他们家找他玩,一个大土坑上就有两床被子,被子下面全是人,听到动静被子里的边边角角都露出大大小小的脑袋来,好似一窝小动物拥挤在一起,几个孩子就几件衣裤,谁出门就只能轮着穿,这绝不是讲故事。
那个时代还是计划经济,我父亲在供销系统工作,隔三差五还能买些紧俏商品回家,也能周济一下邻里。因此,顾三奶奶经常求助于我家。老娘厚道,知道她家孩子多,缺吃少穿没少帮助她。那时我还太小不懂事,现在想起来只想掉眼泪。穷神太可怕了,它使人没有了尊严。
书归正传,斗转星移,我们也慢慢长大。记得顾三爷是个复退军人,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退伍后被安排在社办(人民公社)企业工作,老爷子有技术、懂管理、肯吃苦,时间不长当上车间主任。老爷子人缘好朋友多,也知道他家孩子多吃喝有困难,就给他提供一条信息。有一家军马厂需要草料,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割草晒干后卖给他们,这样可以补贴家用。那时还不允许做买卖,只能偷着干这事,其实大队干部都知道,鉴于他家有实际困难在那里摆着,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接下来该是顾三奶粉墨登场了,首先将十个孩子审视一遍,当年最大的孩子十七八岁,最小的还不到十岁。顾三奶奶将他们编成三个组,老大带三个,老二带三个,老三带一个,即有分工也有合作。给三个组按个头大小配好竹筐和镰刀、磨刀石等装备。一切准备停当后,三奶奶做了一顿好饭,饭前三奶奶订下规矩:不论年龄大小,装筐不能虚头巴脑,三个带队的组长长兄、长姐们,有义务帮着弟弟妹妹完成任务,回来用称杆说话,分三个等级论功行赏,第一等吃纯面馒头;第二等吃混合面馒头(白面掺玉米面的馒头);第三等只能吃玉米面窝头了,就着白菜炖粉条子。
早就选好了晒草场地,割草收功后各组自己凉晒,即有分工也有合作,第二天下地前将草摊开,傍晚收工将凉好的草垛好,顾三奶奶独坐中军帐为孩子们准备餐饭,并兼顾照料草场。
奖惩制度上墙,心明眼亮,然后让十个孩子饱餐战饭,大有誓师出征的场面。半月之内,顾三奶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偷奸耍滑的只能看着别人吃馒头,长兄、长姐见弟弟妹妹吃不上心里下不去,偷偷的将白面馒头分给他们吃,被顾三奶奶严厉的制止了,掉眼泪也没用,就让你看着别人吃馒头。告诉所有的孩子,要想吃馒头就要完成任务,到后来孩子们打草的成绩突飞猛进,谁也不甘落后,越干越有劲,当然挣的钱越来越多,有了进项换来更多的白面,大家天天能吃上白面馒头,干劲更足了,时间长了轻车熟路,割草的经验越来丰富了,就这样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顾三奶奶的家境越来越好。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改革开放允许个体经营,顾三爷利用成熟的五金制造工艺(豆桨机、水泵)等产品,自家成立了五金加工制造厂,这下顾三奶奶的管理水平发挥到了极致,顾三爷主外(还在乡办厂)顾三奶奶主内,产、供、销一把抓。老大财务主管、老二管生产、姑爷抓技术,人人有股份。老太太带着结婚的儿媳下厨房,出勤、上班、计件、记工考核一样也不少,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公私分明,让人敬服。经过十几年的拚博,财富积累在本村不数一也数二的大户人家。
顾三奶奶几年前过世了,但她给子孙留下了宝贵的企业管理经验。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