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殳《手臂录》枪法元神空中鸟迹图解析

​吴殳的《手臂录》为当今枪术经典著作,对枪法的训练、对战等都有很详细的讲解及说明,而其枪法鸟迹图是对枪法训练中枪头范围的诠释,也是练习传统枪术之法应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共有七类枪圈,是吴殳在练习枪术的过程中,偶然间发展房顶上的瓦片上下朝向而思考悟出来的,通过长期的训练及实践,将这七种枪圈进行了归纳,将枪圈分化成形,通过不断的学习,就会通晓枪万般变化出不了此圈。

吴殳将枪头的转动分为圆与弧,弧分上弧下弧,左弧右弧,还分大弧和小弧,不同时候枪头所处的形状则有不同,而在练习中,要充分的把握枪头的变化,以更好的实现枪术的技术与技巧。笔者通过对鸟迹图的训练与学习,最近枪法确有很大提升,现将吴殳的枪法鸟迹图,再结合自己所想,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手臂录》卷之 “一圈分形入用说”

特(公牛)豚(猪崽),一物而已。四剔之,则为肩、为髀、为脂、为蹄、为脊、为脾,种种登载。若唯用一物而不四剔,则惟有前斋郊禘之礼,而立饫、房俎、燕饮、肴烝皆废,岂可谓之礼哉?唯枪亦然!

总用之则为一圈,剖其圈而分用之,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斜或正,或单或复,或取多分,或取少分,或取半分,以为行着诸巧法,而后枪道大备。是以练枪者,唯下久苦之工于一圈,熟而更熟,精而益精!

其于分形之法,一览而全备矣!人食一口,而五官四体皆受其益,理正同也!分形非笔所能述,故作《枪法元神空中鸟迹图》于左方:

重轮形也,缠枪等皆作此形;(枪法为通用之术,可从右向左,也可从左向右,同时上、下,均可变化使用)

缠法均是采用重轮形,枪尖轨迹都在此圈中

上偃月形,乃用圈之上半也;

下偃月形,乃用圈之下半也;

左偃月形,乃用圈之左半也;

右偃月形,乃用圈之右半也;

此纤月形有六,诸法轻用之巧也;

梨花三排头、扯枪

革圈里扎头之半摩旗

几望形,亦用圈之右半而加深者也。(由上往下的革绕枪,由上而上的右拦枪枪头均能出现此形。)

凡是裹枪、月儿侧,枪尖的运转轨迹为此种圈形

此七圈不由师传,偶见屋瓦之仰覆而思悟得之者也。

知此,则知枪之万变不出于圈!圈则枪之自下而上者,还自上而下;自上而下者,还自下而上;自左而右者,还自右而左;自右而左者,还自左而右。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以守以攻,唯我所欲。

棍以劈打为用,一直向下,无返上之机,不能发扎,非枪法也!圆圈分形详注(略举二三,可知诸法矣)

望月形也,凡封、小封、闭、圈、摩旗、叶底藏花、旋雷霹雳、月下梨花等,枪尖作此形;

重轮形也,凡缠、月藏星、串等,枪尖作此形,枯藤绕树刀痕在枪上亦作此形;

几望形也,凡裹、月儿侧、白牛转角等,枪(尖)作此形;

以上图片的枪头路线

仰月形也,凡穿指、穿袖、双头枪;

覆月形也,凡拿、拖、大反卷;右偃月形也,凡迎、砑、跌落金钱;

左偃月形也,凡提、掳、海马奔潮;纤月形也有六,此则梨花三摆头、扯枪;掳,手、腰摆时,枪尖作此形;挤,此形左半少,纤月形也,近身处关系重,不可用巧法也,只用左偃月;革圈里扎头,半摩旗;革圈外扎头,半摩旗;砑向下、皵向上,皆有此形,左半亦缺。

'见硬而软,见动而转;如虎力大,空往空还',枪法非直来直去,此谓“斗牛',力大者必胜,力小者必败,败则必亡。练枪时不是练大圈子,而是在枪圈中寻找机会,枪杆一转,枪尖形成一个弧线,正所谓“是圈不见圈,是圆不见圆,见圈见圆一命完。”所以在练习枪的过程中,要记得枪圈的转动方法不是死的,而是随敌之变化而变化。平时练习时,也应无敌似有敌,不断的模仿这种进攻或是防守动作,来形成一种弧的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