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的毁灭:白山之战和三十年战争的历史影响
在欧洲历史上,波西米亚地区曾经物阜民丰,繁荣无比,但因为白山之战的失败,以及这场战役后三十年战争的全面爆发,波西米亚地区几近毁灭,矿山被毁、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以白山之战为界,波西米亚的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阳光灿烂,后一部分凄风苦雨。
波西米亚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战的信仰诱因
欧洲中部有一块高地,在罗马帝国时期,一支被称为波希人的部落在这里聚居,后来这块地就被称为波西米亚。从公元1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陆续迁入波西米亚,新增的人口让这里迅速繁华起来。
波西米亚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亚王国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们对波希米亚人十分宽容,允许后者信仰新教,当地人也投桃报李,始终认可哈布斯堡君主作为波西米亚国王这一事实。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为波西米亚国王,然而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不允许波希米亚人继续信仰新教。这导致双方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亚新教贵族忍无可忍,决定公开对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统治。他们组成的新统治集团将效忠费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驱逐出波希米亚,并没收了他们的土地,这种行为无异于宣战。
既然已经与斐迪南二世撕破脸了,就没有继续虚与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亚贵族随后做了三件事:第一、颁布法令驱逐非新教教徒;第二、开始征兵;第三,宣布波希米亚王位不再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任,必须经过遴选。最终,波西米亚贵族选了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来继承波希米亚王位。
腓特烈五世
这令1619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为光火,这位新君决定夺回自己的波西米亚王位,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然而,面临大战的波西米亚内部却危机重重。
波西米亚内部的危机
波希米亚人准备出兵对抗神圣罗马帝国,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动没有转变为反抗外国势力的民族战争。反抗阵营内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间根本不信任,为争权夺利而斗得不可开交的贵族们,公开分裂成两个阵营: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数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数派。除了这两派,贵族中还有不少“骑墙派”,游走于两个阵营之间。
波西米亚被誉为欧罗巴的心脏
由于反抗哈布斯堡阵营的力量不足,贵族们为了支付助拳援军的军费,反而加速盘剥平民,这使得积极参与对抗哈布斯堡军队的平民大为恼怒,平民们意识到,他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哈布斯堡罗马天主教阵营,还有参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于是,波希米亚平民与贵族也决裂了。面对内忧外患,领导反抗的贵族不仅没有想方设法弥合与平民间的分歧,反而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援上,这种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战失败的伏笔。
白山之战的爆发
1619年7月,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成为波希米亚国王,作为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与英王算是近亲,他试图说服英国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战争的行列。但是,不论是英国还是荷兰,都不支持他成为波西米亚国王,也没有给他期待中的帮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亚贵族抵挡斐迪南二世了。
白山之战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亚军队与援军一共三万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阵,他们居高临下,控制坚实的据点,凭借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亚联军占尽地利。
哈布斯堡联军有25000人,哈布斯堡军队由卡尔・博纳文图拉(Karel Bonaventura)带领,天主教联盟方面则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领。蒂利伯爵仔细看了敌军的部署,果断派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老兵越过河面小桥,直扑敌阵。
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
由于哈布斯堡联军装备更加先进,在2小时的激战中,不断突破敌军防线,波希米亚军队被击溃,联军趁胜攻进布拉格。腓特烈五世见大势已去,抛下波希米亚,与妻子逃去荷兰,这位外乡人统治波西米亚的时间没有超过1620年的冬季,所以又被称为“冬王”(Winter King)。白山之战的失败,标志着波西米亚的厄运降临。
战败的苦果
波希米亚反哈布斯堡行动的失败,引来了斐迪南二世对当地的血腥报复,反抗行动的主要参加者都遭到逮捕、监禁,被指控参加反抗行动的人的财产全部被没收。1621年6月21日,27名波希米亚人在布拉格被公开处决,他们中3人是贵族,7人是骑士,17人是市民。
布拉格纪念27名死难者的徽记
这些受刑者的首级被悬挂在布拉格城墙上长达十一年,警告意味十足,直到1632年(三十年战争期间)才被人取下予以厚葬。除了这27个人,大量波希米亚新教徒被驱逐,斐迪南二世宣布波希米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而是属于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承袭的领地。
斐迪南二世从新教徒手中没收了波西米亚四分之三的土地,然后将土地分给自己的功臣,从而直接毁灭了波希米亚的老贵族阶层,塑造了一批效忠于自己的新贵族。新老波希米亚贵族逐渐放弃了波希米亚的领土意识,改而效忠整个哈布斯堡王朝。
持续三十年的灾难
白山之战作为三十年战争的第一次大战役,并没有将波希米亚人带出战争的旋涡,相反,波希米亚新教徒因首先举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旗,被迫卷入了欧洲最激烈残酷的一场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让欧洲首次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状态,为了土地、信仰和权力,这场战争最终演变成日耳曼新教亲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战争,到后来成为法兰西和哈布斯堡两个王朝,还包括其他强权之间的血肉厮杀。
三十年战中劫掠农场的士兵
由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神圣罗马帝国在波西米亚的力量日渐衰弱,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波西米亚的混乱引起了其他势力的觊觎,信奉新教的日耳曼部队以及丹麦军队、瑞典军队轮番进入波希米亚大肆破坏。
波西米亚王国的徽记
在三十年战争中,波西米亚战事不止,兵戈不息,遭到欧洲列强不断蹂躏,沃野变焦土,以前引以为傲的矿山全部被毁,工厂手工业凋零落寞,贸易额急剧下降,农民更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自从白山之战结束后,波希米亚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实力最强的选侯”的地位,蜕变成了欧洲的边缘之地。
波西米亚的毁灭
随着经济的崩溃,波西米亚陷入了六神无主的迷茫状态,哈布斯堡王朝缓过劲来,开始重新设计对波西米亚的控制策略。这些奥地利的统治者,先行放出了一些政策,比如下令将新教势力驱逐出波西米亚。
这些政策只是投石问路的石子,看到波希米亚人零星的反抗无法形成威胁后,最具毁灭性效果的措施最终出台,奥地利的统治者对波西米亚的处理原则就是:波希米亚王位由哈布斯堡王朝继承;地区权力架构重组,“高级教士阶层”即天主教教阶制度的上层,重新成为波西米亚最重要的阶层;德语成了除捷克语之外的官方语言,波希米亚的统治重心和权力核心转移到维也纳,这一切作为使得波希米亚王国牢牢地依附于奥地利。
波西米亚的中心布拉格
站在宏观角度看,波西米亚历史以白山之战为分界线,硬生生被切割成了两部分。白山之战前,波希米亚人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在欧洲的大国舞台上也有一席之地,但就是因为白山之战的失败,所有繁荣都如梦幻泡影一般破碎,波西米亚迅速萎缩为二流势力,成了哈布斯堡王朝手中的一枚棋子,波西米亚的名号,从此在大国游戏中销声匿迹。
波西米亚的毁灭,始于白山之战,终于三十年战争,所有的尊严和荣光,都在硝烟中随风而逝。
参考资料:
《Bohemia in history》M.Teich
《Battles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From White Mountain to Nordlingen, 1618-1635》W.P.Guthrie
《The History of the Thirty Years War》Friedrich Schiller
《Central Europe:Enemies、Neighbors、Friends》L.Johnson
《三十年战争史》弗里德里希·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