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访无果、三访槐房村   槐房公园终见关侯庙碑

继第一次寻访槐房村找到南苑乡关帝庙,对正阳门两碑所在地又访查了一下,第二次是寻访“松梅禅林”和“大红门东门房”时,又跑了一趟槐房村槐房路19号,也就是不挂牌的私人会所“山水人家”,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进去看看,再次被拒绝。直到8月1日随有关部门三访槐房村,终于见到关侯庙碑,而非常遗憾的是仍然没见到另一座关帝庙碑。(后附手中的董其昌书《正阳门关侯庙碑》碑拓全册)

明清时,北京城有九门十庙之说,在内城的九座瓮城内都建有庙宇,除德胜门、安定门是供奉真武大帝外,其余各门均供奉关帝。其中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盛的当属正阳门关帝庙。每次皇帝去天坛或先农坛祭祀后,回来时必来此庙上香。  

前门箭楼、正阳门 , 佚名摄于19世纪80年代照片,此照片是从前门东侧城墙自东向西拍摄,从左至右分别为正阳门箭楼、瓮城东侧闸楼、瓮城西侧闸楼、正阳门城楼。

                           这是2014年的正阳门,左边是正阳门箭楼,右边是正阳门。

                                                         2014年的正阳门箭楼

         在正阳门瓮城内有两座庙,东为观音大士庙,西为关帝庙。正阳门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8年)正月。位于正阳门南,紧靠正阳门城门洞西侧,即在瓮城之内(正阳门至箭楼之间)。

                                                              正阳门关帝庙

                                                   关帝庙内供奉的“关老爷”

        明、清两代,本在瓮城之内,1913年拆除瓮城,原来封闭的瓮城变成了开阔的场地,关帝庙和观音庙露出。这两座庙内均有明朝万历年间的石碑。

                                                   左边为关帝庙右边为观音大士庙

                                                               2014年的正阳门

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载关帝庙建于明朝初年,有明朝六座石碑,“有董太史书焦太史所撰碑记,时称二绝”,还有:万历间加封“神威远振天尊”碑;万历癸丑张桥撰、耿志炜书碑;万历丁丑赵端庭撰、白绍经书碑:天启元年义圣忠王四大字碑;天启七年礼部定典碑。清康熙皇帝书法老师沈荃撰文并书写的《正阳门关帝庙碑》是后来的事了。

正阳门关帝庙两座碑如何来到槐房村的呢?据村里老年人回忆,在20世纪60年代为扩路和修地铁,市区领导机关动员各公社、大队进城拆城墙,把城砖运回修建集体房屋,槐房大队在前门拆运城砖时,也拉回一些条石,并把两块石碑顺便拉回村。用城砖、条石修了水渠,建了房屋,石碑就扔在村边空地上。本村文物爱好者于嘉毅多次看碑文,确认这是明朝前门关帝庙碑,他就拓了碑文,并把碑文拓片送给文学爱好者宋振启,他俩仔细研究了碑文,认为应当对此文物加以保护。1987年元宵节时宋振启找人用吊链装卸、四轮马车把两块石碑拉回家埋在院墙下,后来他在上面搭建了小房。这两座石碑从前门运到槐房已有40年左右,在地下埋了20年,直至2008年6月槐房村进行城镇化建设,宋振启拆房时,两座石碑才重见天日。

正阳门瓮城里关帝庙的两座著名石碑,其中一座碑为康熙皇帝书法老师沈荃撰文并书写的《正阳门关帝庙碑》非常可惜,据说保护不好,字迹不清。

另一座为明万历辛卯年所立,是由明朝学者、翰林院修撰焦竑撰文,明朝书画家、南京礼部尚书、翰林董其昌书的《正阳门关侯庙碑》,螭首失座。碑高258厘米,宽94厘米,厚28厘米,补配碑座后碑通高320厘米。额阴篆文“汉前将军关侯正阳门庙碑”总体保存完好。

为更好的保护此碑,经丰台文委研究决定,对《正阳门关侯庙碑》实施保护措施并在槐房公园建亭立碑。而对《正阳门关帝庙碑》另地保存。

2009年11月《正阳门关侯庙碑》碑亭修建工程开始启动,此项工程共投资15万元,由北京龙醒东方文物保护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施工,包括补配碑座,修建碑亭,油饰彩画。修建后的《正阳门关侯庙碑》碑亭,与公园内小桥交相呼应,既使石刻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又成为槐房公园的一景。

但好景不长,本属槐房村及周边村民的休闲的槐房公园,又被承包变为槐房钓鱼公园,但仍可观碑。而后又租给了某公司老板,建起高墙,成为私人会所,名为“山水人家”,再想观碑就难上加难了……

三访槐房村槐房公园  终见正阳门关侯庙碑













碑座为后配装的,水平不敢恭维,但有比没有强。


                                                   正阳门关侯庙碑碑阴无字


             进来从大门进来,大门马上关上,出去时大门仍然关上,可谓防卫森严。

        北京众多的关帝庙中此庙最重要,如碑文记载,“侯祀遍天下,而称正阳门者,为都城作也”,此碑的地位可知,特别是碑文精美的行书字为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更增添了它的艺术价值。此碑保存尚完整,字迹清晰,刀工可辨,迄今仍不失为人们习字临帖的楷模。其满篇碑文,则为后人研究关帝文化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关于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
      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董其昌“正阳门关侯庙碑”碑拓






(0)

相关推荐

  • 祁寯藻故里 --- 寿阳(古庙)

    [白道古庙] 前往寿阳县西洛镇白道村看"国保"普光寺前,计划一道去王村妙胜寺的.结果还没有拍完普光寺已经大雪纷飞了,考虑到路况复杂,只好放弃.在普光寺左前方直线距离约100m处,有 ...

  • [转载]二访无果、三访槐房村   槐房公园终见关侯庙碑

    有理有据,令我辈学习 原文地址:二访无果.三访槐房村   槐房公园终见关侯庙碑作者:云岗老伯 继第一次寻访槐房村找到南苑乡关帝庙,对正阳门两碑所在地又访查了一下,第二次是寻访"松梅禅林&qu ...

  • 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伶仃洋畔崖口村三访

    艾草 前天 阅读 762 关注 来自话题 #迷人的乡村美景 1884篇 中山南朗镇崖口村位于伶仃洋畔,村史可追溯到南宋,与孙中山故居翠亨毗邻,与深珠港澳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文天祥<过零 ...

  • 三访泰美水上村

    在博罗泰美镇东江边的堤围外,隐藏着一个小村子,叫水上村.村里居住的人家,他们原是祖辈在水上打鱼为生的水上人家,人称"疍家".上世纪水运发达的时候,曾被编为水上运输公司,并在江边划出 ...

  • 再访邯郸王边溪谷画家村

    邯郸王边溪谷画家村2018年秋天我曾去过一次,近两年听说这里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值春暖花开,疫情也基本好转,再次驱车前往王边溪谷画家村,疫情期间的大门依然封住着,沿着门口左边的一条小路走了进去,一步一 ...

  • 访揭阳曲溪陇埔村

    揭阳曲溪镇陇埔村,俗称顶埔,也称顶埠,元代以前,此处已有郑.谢.邓诸姓聚居,至明清间又有江氏族人相继迁入,现在有人口3000余,其中江姓约2600,林姓400余.其地处省道S335线与云路镇交界处,由 ...

  • 陆文三 | 访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

                 访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 2018年8月3日下午,我们在拜访老神树后,又前往"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游览. 我和杨国祥同车.他在车上就跟我聊起了麦坡地震断裂带, ...

  • 三访中国最后的女酋长:今生可能再也不见

    自2005年在<今晚报>独家策划"庆56华诞,走56民族"大型采访活动与玛丽亚·索老人结缘以来,时光一下子就过去了13年.2013年,为给<新民晚报>&qu ...

  • 『光阴故事』屯庄/县官三访彭老五的故事

    县官三访彭老五 整理:彭清晨 彭老荫(yìn),清嘉庆15年(1810年)嘉庆庚午奉直大夫,正五品文官.他有五个儿子,最有名气的就属彭老五了,时任大清内阁中书,山西即补同知,由举人考受,擅长书写,是负 ...

  • 珍藏版:原琼海团《三访结发妻》视频片段

    珍藏版:原琼海团《三访结发妻》视频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