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卧底揭秘传销背后隐秘的新套路

2019年9月,某公司强势入驻泸州。一夜之间,泸州市主城区的户外电子广告屏上、公交车上、电梯里、微信朋友圈、QQ、陌陌上,铺天盖地全都是某公司的“免费拿手机,刷新闻、赚收益,成就你的财富梦想”的巨幅广告。

  

  “有这么好的事?”泸州人民坐不住了,纷纷打听这家公司的地址,争先恐后地了解公司的相关情况和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一些有电商经验的“宝妈”和一些有“战略目光”的大学生、社会精英率先响应,成为某公司的会员,他们不但从某公司拿到了免费手机,而且还真赚到了钱。最早加入该公司的会员中,还真有人只是坐在家里刷刷新闻,在朋友圈发发消息就赚了20多万!

  身边有人真赚了钱!这种事实胜于雄辩的口口相传的消息比任何广告都更具诱惑力。一时间,怀揣着梦想的泸州人民在某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要成为该公司的会员,要领取免费手机,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热情的泸州人民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便成就了该公司“西部战略计划”第一步,该公司在泸州发展了5000多会员。

  为了巩固成果,扩大发展,人口只有150多万的泸州已经满足不了某公司的战略计划,于是,该公司将眼光放到了潜力更大的成都。

  

  赚钱太容易,公司遭质疑,警方侦查露端倪

  张先生在泸州开了一家手机店,某公司的“免费送手机”业务无疑会对本土的手机店生意造成冲击。张先生是学金融出生的,他知道玩金融的一些基本原则,违背金融基本原则的金融业务是不可能赚钱的,某公司在泸州的“免费送手机”业务表面上看起来合理合法,但从深层次的金融层面去分析,某公司的利润点在哪里?没有利润,谁会去做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某公司为什么要做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带着这些疑问,张先生对某公司的业务进行了一些了解。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之后吓一跳:市场上卖3100元的手机,在某公司“免费拿”的价格为6688元,而且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泸州市有5000多人“免费拿”了这种手机。

  张先生将自己的质疑发布在网络上,没想到张先生的这一做法使某公司暴跳如雷。很快某公司高层就给张先生打来电话,质问张先生为什么要发质疑视频,并要求张先生将视频删除。随后,某公司给张先生送去了律师函,声称张先生损害了某公司的荣誉,要求张先生删除视频。但某公司的要求被张先生毅然拒绝了。

  张先生对某公司的质疑引起了警方的重视,警方对某公司的“免费拿手机”行为进行了秘密调查。

  

  卧龙潭探虚实,摸清来龙去脉,闯虎穴搜证据,揪住狐狸尾巴

  2019年9月的一天,一个衣着时尚的年轻小伙走进了某公司业务部,说自己曾经做过电商,有着丰富的电商经验和比较广博的人脉关系,想深入了解一下某公司的“免费拿手机”业务,如果有可能,小伙子将与某公司合作。

  听小伙子说有相当不错的人脉关系,某公司专事接待的工作人员迅速将这个“潜力客户”的情况汇报给了公司高层,高层即刻决策:将小伙子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于是,一帮业务精英开始对小伙子进行轮番理论轰炸,从公司前景到业务拓展,从晋级办法到奖励机制,讲的头头是道,说的句句在理,由不得小伙子有半点的迟疑,于是,小伙子支付了6688元,注册成为了该公司的会员。

  这个时候小伙子才知道,所谓的免费拿手机,是需要先交购机款,领取指定品牌的手机,注册成为该公司会员,下载专用APP,然后通过APP刷新闻,每天可以赚取20到80元不等的费用,每天所赚取的费用可以赚回购机费用,这便是“免费拿手机”的真谛。如果客户不想从自己口袋里掏一分钱,也可以拿手机,不过需要客户从第三方网贷公司贷出购机费用,然后每天刷新闻产生的收益直接抵扣购机款,直至扣完,这样,手机也等于是“免费拿”了。

  

  这对一般宅在家的“宝妈”来说,确认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那些有思想有抱负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引力显然还不够,所以,重点来了:成为公司会员之后,每介绍一个人成功加入会员,“免费拿手机”之后,其直接介绍人可以获得购机款5%的回扣,间接介绍人可以拿购机款3%的回扣。如果会员能够组团入会,且团购量足够大时,还可以获得公司额外的奖励。公司展台上摆着的奖品凯迪拉克对年轻人来说,诱惑力非同一般。

  从理论上来看,某公司以“免费拿手机”为噱头,吸引会员购机;以第三方借贷为支撑,实现“免费”拿手机的承诺,刺激会员借贷购机;以刷新闻赚钱为手段,帮会员偿还购机款并赚取利润;以高于市场价格为利润来源,使公司实现盈利。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如果会员通过该公司APP刷新闻真能赚钱,那么某公司这个“免费拿手机”真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问题就在于这个刷新闻赚收益的事,经不起推敲:

  一、“新闻”是消息的一种,看消息是人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看新闻实际是种消费,读者就是新闻的消费者,消费新闻是需要付费的。所以,以前想看新闻就得付费订阅报纸。向来都是写新闻的赚钱,读新闻的付费,从来都没有读新闻赚钱的;

  二、互联网时代,虽然读新闻会耗费流量,但耗费的也是读新闻者自己的流量,谁会为读新闻耗费的流量买单?即便有,也是读者在读新闻点开了广告,才会由广告公司支付流量费,但那种费用不可能达到每天20到80元的程度,如果那样,所有的广告公司都会秒垮。

  因此,刷新闻每天可以赚取20到80元不等的利润,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某公司在为他们的会员付费。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某公司自己本身没有创造利润的实体经济,他如何去支付这么大的一笔费用?

  假设某公司会员为10人,每人购机款为6688元,实际成本为3188,也就是说某公司从每个会员身上赚回3500元,10个会员共计赚回35000元。按照该公司的承诺,每个会员每天刷新闻赚20到80元,我们取中间值50元,那么每个会员每个月刷新闻赚1500元,只需两个半月,该公司赚的钱就入不敷出了。会员的基数如果是5000人,那么3个月以后,该公司就得倒闭。该公司玩的就是用后面会员的钱来填补前面会员的高额返利,拆东墙补西墙,造成暴利的假象,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会员。

  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如果有一天你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了,那一定是陷阱

  庞氏骗局的特征:

  一、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特征。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投资铁律,“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二、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由于根本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老客户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

  三、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性。骗子们竭力渲染投资的神秘性,将投资诀窍秘而不宣,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专家”形象。

  四、投资的反周期性特征。“庞氏骗局”的投资项目似乎永远不受投资周期的影响,无论是与生产相关的实业投资,还是与市场行情相关的金融投资,投资项目似乎总是稳赚不赔。

  五、投资者结构的金字塔特征。为了支付先加入投资者的高额回报,“庞氏骗局”必须不断地发展下线,通过利诱、劝说、亲情、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

  入驻泸州的某公司的“免费拿手机”、“刷新闻赚收益”的运作模式,完全符合庞氏骗局的基本特征,虽然该公司通过互联网操作,挂着新电商的“羊头”,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但在警方的火眼金睛之下,最终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

  

  狐狸再狡猾,也躲不过好猎人的猎枪。2019年10月12日,警方在充分掌握证据并锁定远在广州的服务器后台数据后,兵分三路,一路控制某公司总部,一路控制该公司内训会会场,一路堵截去往内训会场的车辆。三路兵马同时收网,将以袁某为首的传销组织一网打尽。

文章来源:央视网、网络,特此鸣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