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珍紫砂壶为何那么贵:看了就知道了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早期拜师王寅春和顾景舟先生,退休后定居北京。40余年的创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高 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近些年来,周桂珍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大家有目共睹,2011年一件《周桂珍高线三足套壶》以761万元成 交;2012年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专场上,周桂珍的《近民国三十七年紫砂壶》以1166万港元成 交;2013年在中国保利夜场拍卖中,周桂珍《六方壶》以1368万元成 交;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周桂珍紫砂壶价格的基本走势。
到现在周桂珍依然认为,紫砂的传统是一门大课,每当提炼一次,理解也加深一层。她想到早年人家用模具轻而易举地制作,而顾老不允许用模具做,必须用手工。仅仅是壶盖是模具压出来的,壶嘴、壶把等其他东西都是全手工的。当50多年过去,在总时间和总数量上的积累,使得她在技术层面上获得质的飞跃,不仅作品广受欢迎,而且获得无数个“大师”的头衔。此时,她更加意识到当年顾老的苦心孤诣和先见之明。“我的概念里,要成为大家,或者成为一个成功之人,当你刚一进入紫砂行业,在基础没有、根基不牢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非常用功、仔细认真地在传统工艺上下功夫。”她相信,只有通过严格的磨炼过程才能获得长进,一切取巧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她回忆起顾老曾经将一个个传统壶型教授给自己的情形,其中造型精致的僧帽壶让她印象深刻。
周桂珍紫砂壶鉴定首先从紫砂壶的泥料上来看,紫砂壶的泥料尤为珍贵。上乘的紫砂泥应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在选购周桂珍紫砂壶时应对紫砂泥的品质加以考察。
周桂珍创作的玉匏提梁壶造型取自然形态的大葫芦,壶身丰硕饱满,提梁取三叉形藤蔓,而不是纯自然形态。它的加工手法与壶身一致,壶盖取葫芦顶部平剖,壶摘即取葫芦的蒂蔓,壶嘴微弯,如一截短藤。综观整体,造型在似真非真之间,使你一眼就可以感到这是一个大葫芦的造型,但又使你感到这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真正的葫芦,而且周大师也并非心于刻意摹真。正是由于这些匠心独运的手法和艺术处理,才使这件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妙境。做这种藤蔓三叉的提梁,前人早已有过,但前人很多作品未能解决好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致在壶身、壶盖、提梁与壶嘴的处理上,都不能达到和谐统一、形神兼似。周桂珍的这件作品,不仅造型上的美观适度,而且制作艺术上也是既严谨而又简净,即工细到让你感觉不出它的工细,造型简练、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而“大匠不雕”,正是这种风度。
对周桂珍而言,在她的紫砂创作之路上,另一个对她影响深远的人,那就是她已故的丈夫──高海庚。高海庚是一位创作能力极强的陶艺家,十六岁即进入紫砂工艺班,跟随顾老学艺,因为聪敏颖悟又好学不倦,颇得顾老器重,和顾老两人师生情笃,如同父子。高海庚在创作上思路开阔,并藉着对紫砂工艺传统艺术的深刻体验与本身深厚的工艺技术,同时还博采众长,借监青铜器、玉器之形制,表现於紫砂艺术中,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意识熔为一炉;在造型上,他首创不对称的几何形体,打破传统对称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他对周桂珍在创作路上影响甚钜,两人亦师亦友亦夫妻的关系,在紫砂艺术天地里合作无间,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集玉壶」、「扁竹提梁壶」、「鼎纹三足壶」、「环龙三足壶」、「四季如意壶」 、「追月壶」、「卧虎壶」等多件皆为不对称之型体,展现高雅淳朴的风格,均是毫无匠气的成功作品,深受专家、收藏家一致好评。
由于作品的出类拔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看中了周桂珍,认为她能成为紫砂制作的中坚之才,经常亲自指导她。周桂珍回忆说:“顾老从工具的制作、工艺的诀窍到造型的分析,事无巨细,对我悉心教导,使我的技艺提高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