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中|肿瘤的五大病机【一点资讯】
中医肿瘤的病机,就是研究在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机体内所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机制。
尽管肿瘤的种类繁多,临床征象错综复杂,但从总体上来说,肿瘤的病机可归纳为: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虚弱五个方面。
脏腑失调
脏腑是指五脏六腑,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作用;六腑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受纳和传化水谷的作用。脏腑失调,指脏腑病机。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及其物质亏损的病变机制。人体的生命活动,以脏腑物质和功能活动为本源。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决定着人体健康状况。任何疾病因子都必须作用于脏腑系统,使脏腑系统功能失调或物质亏损,才能使疾病发生。若脏腑失调.则引起气血紊乱,或先天脏腑禀赋不足,皆为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脏腑虚弱,阴阳不和,功能失调。
1.心的病机特点
心主血脉,为人体生命活动中心,心主神明,为情志思维活动中枢。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和神志活动两方面的异常,而出现心悸、失眠、神昏、发狂等症状。心的病变有虚实的不同,虚证多为气血阴阳的不足,实证多为火、热、痰、瘀等病邪的侵扰。如脑肿瘤、血管瘤等具有心脏病变特点。
2.肺的病机特点
肺主气而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和场所。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宣降失常为肺的基本病理变化。如果肺失肃降,就会产生两种病理变化,一则肺气上逆,不但直接引起肺脏病变,出现喘咳等症,还可影响脏腑间的气机升降运动;二则会使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造成津液代谢的障碍,与痰饮和水肿的形成有关。肺的主要病理特点为气机升降出入和津液敷布的失常。如肺肿瘤、鼻咽癌、皮肤癌等多具有肺脏病变特点。
3.脾的病机特点
脾主运化而升清,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对食物消化吸收的障碍、生血统血的失常和水液输布的失司等三个方面。脾的病理又可表现在脾阳上升的失调,造成脾失健运,水湿中阻,而湿盛又最易困脾,形成恶性循环。脾的病变往往以脾虚湿盛为特点。如食管肿瘤、胃肠肿瘤、胰腺肿瘤、白血病等具有脾脏病变的特点。
4.肝的病机特点
肝主疏泄,藏血,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脏在病理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肝气易于郁结,以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若郁久不解,又易于形成瘀滞或化火;二是肝之阴血易于亏损,而导致肝阳之相对亢盛;三是肝阳易亢,而化火生风动血。肝的病理变化复杂多端,以肝气常有余、肝阴常不足为重要特点。如乳腺肿瘤、肝胆肿瘤、子宫肿瘤等具有肝脏病变的特点。
5.肾的病机特点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精气,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内寓真阴真阳,是人体阴阳之根,生命之源。肾病变中最易耗伤精气,伐其根本,从而导致生长发育、生殖及脑、髓、骨等方面的功能不足。肾主水,司二便,故肾病变就会产生水液代谢障碍和二便的异常。如骨肿瘤、脑肿瘤、前列腺肿瘤、子宫肿瘤等均具有肾脏病理特点。
肾与五脏关系非常密切,肾一方面“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另一方面五脏之阴都由肾阴来滋养濡润,五脏之阳都由肾阳来温煦推动。所以,肾的病理性虚亏常具有整体性的影响。如肾阳虚衰,他脏之阳亦不振,会出现心肾阳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等;肾阴亏虚,必至他脏阴液亦不足,如出现心肾阴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等。“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他脏之虚损到一定程度,也势必进而导致肾之阴阳虚衰,临床上肾与他脏合病最多。肿瘤后期,多见于多脏器损伤和阴阳气血亏损的病变(恶病质)。
气滞血瘀
气滞是指气机流通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泛指一切气机郁滞,运行不畅之证;而“气郁”,主要是指情志不舒引起的气机运行不畅。但也有将气滞与气郁通称的。
引起郁滞的原因很多:由情志抑郁不舒,或因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阻碍气机,有因外邪侵犯抑遏气机,或因脏腑功能障碍(如肝失疏泄,肺失宣肃,皆可引起气滞),亦有因气虚,运行无力而滞者。不同部位的气滞其病机与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如:肺癌患者,由于肺失肃降,上焦气机壅滞,症见胸闷咳喘;肝癌早期病人,由于肝失疏泄,肝经郁滞,出现胁肋胀闷;胃肠肿瘤患者,由于胃肠气滞,则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时重时轻,得矢气、嗳气则胀痛减轻。通观各种气滞,气郁滞而不通,是其共同的病机。因此,闷、胀、痛是其最常见的共同临床表现。由于气推动着血、津液的运行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气滞不通则对津液、血、脏腑功能活动都有不良的影响。如气滞不畅,会引起血行也不畅,形成血瘀;气行不畅可使津液运行也不畅,进一步会引起津液停聚,而形成痰、饮或水肿;气行不畅还可使脏腑功能发生障碍。此外,因气有温煦作用,气滞不通,郁久化火,而出现火热征象,一般称为气郁化火之证。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和不通畅的病理状态。血瘀的成因,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气滞②气虚③血寒④血热⑤外伤。血瘀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出血成瘀,治疗不彻底、吐衄不尽,或病后的变化等。局部血瘀可以发生在脏腑、形体、经络、九窍的任何部位。
血瘀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血瘀气滞,不通则痛;血瘀而形成瘀血积聚,发为肿块而成癌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噎嗝》说:“……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宜疏,使噎。”元代滑寿《难经本义》谓:“积蓄也,言血脉不行,蓄积而成病也。”清·邹岳《外科真诠》指出:“(石疽)乃肝经郁结,气血凝而成。”
气滞血瘀是形成癌肿的重要病理机制。
瘀血学说的研究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癌症组病人的血栓长度、血栓湿度、血栓干重、血小板粘附率明显高于健康人,说明体内血栓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血瘀型恶性肿瘤患者的荧光偏振度和膜微粘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低下,可能参与恶性肿瘤血瘀形成,这为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客观依据。
痰湿凝聚
痰湿是指机体失其正常运化而停积于体内的病理产物。由于它随体质、疾病性质而有热化、寒化之异,形态上有粘稠之分。
它的成因主要有:
①脾土虚弱,清者难以上升,浊者难以下降,留于中焦,停滞膈间,内积为饮,凝聚为痰。脾为痰饮水湿产生之源。
②肺失宣肃,治节无权,津液不能输布.内聚而成水湿痰饮。若肺脏有热,还可以炼液成痰。还可以因脾肾阳虚而“水泛为痰”,“上渍于肺”。故常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
③肾主调节水液而司开阖,开阖不利,水湿停积,聚而为痰。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即所谓“火不生土”,造成津液不能运化,积聚水湿,流遍肢体,酿成痰浊。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痰饮》中指出:“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胃,以饮食不化,土不制水也。”
④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有保持全身气机畅通的作用,津液是靠气的推动而运行全身。肝气条达,则气行津也行;肝失疏泄,则气滞津停而成痰饮。肝气失于疏泄,气机流行不畅郁聚生痰。
⑤三焦具有通利水道的作用,三焦气化失常,或者气机闭塞,水液则无法正常运化,停留而成水湿痰饮。
《圣济总录》曰:“若三焦气塞,脉道壅滞,则水饮停聚不能宣通,聚而成痰饮,为病多端。”水湿痰饮依其性质、体内不同部位的受侵以及成因可分为:寒湿、湿热、痰、饮、水肿等五种类型。所以,湿浊郁积肌体日久,便成湿毒,湿毒积于肠间,可致“湿毒便血”;郁于肌肤,易生疮痛。湿聚、湿毒反复发作也是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
热毒内蕴
热毒内蕴 是由外邪侵袭机体而来,实际包括了病毒感染,烟草、油烟的污染毒素,职业环境中的化学毒素,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污染毒素,酒饮食中的各种毒素等。或由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久积体内,经络、脏腑气机阻碍,郁而生毒,热由毒所生。
其机制有四:
①感受邪毒如性质属阳,则阳毒之邪侵入肌体,与人身之阳相加而成热毒,同时阳毒之邪其性燔灼,易耗阴液,而出现热毒炽盛。
②若感受阴毒之邪抑遏机体之阳气,开始出现阴盛则寒的病机,以后由于气有温煦作用,被郁体内,则可因其积聚而由温变热,病机也由阴盛转为阳盛,而成为热毒。
③邪毒入侵肌体后与病理产物瘀血、痰、湿等互结,导致营卫不和,经络脏腑气机失畅,郁久化热而成热毒。
④素体阴虚,或久病、重病伤阴或情志内伤,郁久化火,阴液耗损,虚火炽盛而生热毒。
总之,邪是毒依存的条件,毒是致病之因,热是毒的致病之果。热又与毒互结,内蕴机体导致癌肿发生。如果热毒郁结较甚,肌体正气虚弱,不能透毒外出,以致热毒结滞难化,积聚不去,久而久之,发为癌肿。因此,热毒之邪是癌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和滋阴降火药,确有改善癌症病人的症状,控制肿瘤发展的临床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白血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水煎液对小鼠子宫颈癌、小鼠肉瘤、肝癌实体型、艾氏腹水型癌均有抑制作用。半枝莲对动物实验性肿瘤,如肉瘤、艾氏腹水癌、脑痫均有抑制作用。
正气虚弱
人体正气亏虚,病邪亢盛,机体抗邪无力,不能制止邪气的致癌作用,机体不断受到病理性的损害,癌肿就发生、发展。同时,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生理功能就失调、紊乱,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就因此而滋生,造成了肿瘤发病的病理基础。
《外证医编》指出:“正气虚则成岩。”《妇人良方大全》亦指出:“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日乳岩”。
肿瘤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并以脾肾虚损为主。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虚损则正气虚弱,易致邪侵。癌瘤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客邪留滞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互相搏结,蕴结体内而发生。
大多癌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均较正常人低下,而通过中药扶正培本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癌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甚至可以使癌肿缩小,使病人康复。
因此,采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中医药治癌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