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城市”效应对区域震害评估的定量影响分析

DOI:

https://doi.org/10.1080/13632469.2020.1828199

50 free online copies:

https://www.tandfonline.com/eprint/TAMANSVEWDDTKGA6ZFUI/full?target=10.1080/13632469.2020.1828199

00

太长不看版本    

区域建筑群震害评估对灾前城市规划和灾后应急救援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资料收集难、计算耗时长,基于时程分析的评估方法通常将场地与城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影响建筑动力响应评估结果。而现有研究罕有开展SCI效应对建筑损伤状态预测结果影响的定量化分析。因此,本文基于考虑SCI效应的区域建筑震害时程分析方法,针对理想化建筑分布模型和几组实际区域的建筑群模型开展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区域尺度的建筑损伤比例指标,SCI效应的影响十分有限。尤其在建筑种类丰富、布局不规则的区域,建筑损伤比例的变化一般不超过8%,在实际时间与计算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考虑SCI效应的分析结果。

01

问题的引入      

建筑是建造在场地之上的,因此在进行震害分析时免不了要考虑场地条件与相互作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在前些年课题组刚刚提出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时候,经常会有专家提问,是否考虑了建筑与场地间的相互作用。于是,我们提出了一套“场地-城市”效应(SCI效应)耦合数值模拟方法(详见:发了那么多SCI,有兴趣了解一下“SCI效应”么?| 新论文:考虑“场地-城市效应”的区域建筑震害数值模拟方法)。

当时的研究发现,考虑SCI效应后,相比于直接采用自由场地地面运动作为输入的情况,建筑响应的分析结果确实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从理论上讲,当然是能考虑的话最好还是要考虑一下SCI效应

但是想要考虑SCI效应就得有场地模型,想要有场地模型就得有场地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并不好找;另外,这么大的模型用服务器算一遍都要好久,搞不好可能就延误了甲方的ddl或者自己的毕业期限

然而,就城市尺度的震害评估而言,决策者在短期内最为关心的往往是建筑的损伤状态。但在此之前还很少有学者定量的研究SCI效应对损伤状态的影响。如果分析下来影响很小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先用自由场地的输入算个大致的结果用于初步的判断。Perfect!

于是,基于上述出发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分析,试图探索SCI效应对建筑损伤状态评估结果的影响。

02

理想化建筑群

搞研究一般都喜欢先从变量少的简单问题入手。但是城市建筑群想找个简单的benchmark实属不易。于是我们参考J. Bielak团队的工作(DOI: 10.1193/102412EQS315M),以北京通州区域为背景,进行场地与建筑模型的简化,建立理想化的建筑分布形式开展计算。

简化后的建筑分布大概长这样:

图1 理想化建筑分布示意图

本次分析考虑了3种不同高度的建筑。具体地采用了4种排布,即3种规则排布(所有建筑一样高)和1种随机排布(保证容积率的情况下,不同建筑随意放);3种地震动输入;3种地震动强度;3种建筑总数;3种建筑间距。共计4×3×3×3×3=324组工况。嗯,都是带场地的那种。

简单而言,分析结果表明:(1)如果一些建筑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以及周边环境(包括上覆土层与周边建筑环境),考虑SCI效应后,建筑群损伤状态的比例不变则已,一变惊人;(2)而如果建筑之间的力学特性以及周边环境差异较大,考虑SCI效应后,建筑群损伤状态的比例通常都会有所变化,但变化有限

详细结果与分析请参见原文,篇幅所限,不便做过多解释。

03

实际城区建筑群

数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实际城市的建筑群并不长刚才那个样子,尤其是去过重庆之后。

当然,我们暂时还没有重庆的模型,所以用手上的一些城区模型进行了分析,他们分别是:通州核心区(软土,有高层)、清华校园(熟悉,建筑种类多)和新北川县城(有地形)。

这里还是直接概括的介绍一下结论:在本研究所考察的案例中,考虑SCI效应后,各损伤状态比例的变化均在8%以内。

表1 SCI效应对各损伤状态比例的影响

04

小结

整体而言,在城市区域层面,如果关注的指标是某损伤状态的建筑比例,那么相比于自由场地工况,SCI效应一般对于分析结果的影响十分有限,当然前提是在自由场地工况了解每栋建筑的地面运动输入(这一点我们将在未来开展研究)。

在单体建筑层面,SCI效应可以显著的影响建筑的地震响应,但是想让建筑的损伤状态发生变化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因为,损伤状态是个范围,而建筑响应是个确切的数值。SCI效应可以使建筑响应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它仍有可能还在同一个损伤状态范围内徘徊。

就好像有些人考前不复习,也不影响他拿A。

田源

---End---

相关研究

  1. 新论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多元地震动强度指标比选与实时震害预测

  2. 新论文:新一代地震-连续倒塌综合防御组合框架——综合韧性防御组合框架

  3. 新论文: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并同时适用于城市建筑群和单体重要建筑的多灾害模拟框架

  4. 新论文:台风风灾对港口运营的经济影响:以中国港口为例

  5. 新论文:中柱失效后混凝土板柱结构承载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6. 新论文:不同冲剪方向下板柱节点抗倒塌性能研究

  7. 新论文:基于BIM与虚拟现实的建筑震后火灾救援场景模拟

  8. 新论文: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系统及社区应用示范

  9. 这栋楼是什么结构的,元芳,你怎么看?——大人,时代变了!|新论文:使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城市建筑结构类型

  10. 新论文:次边缘柱失效后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连续倒塌承载力的试验分析和计算评估

  11. 新论文:基于集群计算的大跨斜拉桥精细有限元模型更新

  12. 新论文: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冲切及冲切破坏后行为的数值模拟

  13. 新论文:边柱以及边中柱失效后平板结构连续倒塌行为试验研究

  14. 新论文: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有害气体的高空排放设计和分析

  15. 新论文:主余震作用下区域建筑震害预测方法

  16. 新论文: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的开源框架

  17. 新论文:考虑劳动力资源约束的城市尺度建筑抗震韧性模拟和震后维修规划

  18. 新论文:基于无人机与深度学习的建筑震害评估方法

  19. 新论文:抗震&防连续倒塌:一种新型构造措施

  20. 新论文:混凝土梁柱子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的试验研究

  21. 层间位移角判别准则不适用于剪力墙,怎么办?|新论文:基于曲率的剪力墙损伤评估方法

  22. 新论文:结合BIM和FEMA P-58的建筑地震损失预测方法

  23. 新论文:地震-连续倒塌综合防御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研究

  24. 新论文:扔砖头、跳盒子,这也是做科学试验哦!| 地震次生坠物情境中的人员疏散模拟

  25. 新论文:改变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调整策略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26. 综述: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27. 新论文:适用于多LOD BIM的建筑地震损失评估

  28. 新论文:新型地震和连续倒塌综合防御韧性PC框架承载力计算方法

  29. 新论文:角柱失效后平板结构连续倒塌行为实验研究

  30. 新论文:城市建筑群多LOD震害模拟及北京CBD算例

  31. 美国NSF SimCenter+清华城市弹塑性分析=旧金山184万建筑地震模拟

  32. 新论文:受折纸启发的可更换承载-耗能双功能耗能器

  33. 新综述论文:21世纪建筑结构连续倒塌和鲁棒性的研究和实践

  34. 新论文:中柱失效后板柱结构连续倒塌传力机理研究

  35. 新论文:一根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 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

  36. 新论文:无人机+机器学习+城市弹塑性分析=震后近实时损失预测

  37. 新论文:这个混凝土框架能抗震,能防连续倒塌,还功能可恢复,您不进来看看么?

  38. 新论文:一个好汉三个帮|带端部阻尼器伸臂桁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9. 新论文:BIM+新一代性能化设计=喷淋系统破坏后的地震次生火灾模拟

  40. 新论文:村镇建筑群火灾蔓延模拟与案例

  41. 新论文:建设地震韧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

  42. 新论文:烈焰焚城 | 地震次生火灾的精细化和高真实感模拟

  43. 新论文:城市韧性——基于“三度空间下系统的系统”的思考

  44. 新论文:防屈曲支撑伸臂桁架?几个“狗骨头”可少不了!

  45. 新论文: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中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损伤程度?

  46. 新论文:考虑楼板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边柱连续倒塌试验

  47. 新论文:提高地震荷载分项系数,抗震安全性提高了多少?

  48. 新论文:采用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地震楼面加速度

  49. 新论文:500m级超高层建筑简化模型及其在结构体系对比中的应用

  50. 606m 超高层建筑OpenSees模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