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不要当一个好老师,要当一个合格的老师
虹野:不要当一个好老师,要当一个合格的老师
文/虹野
又到年终期末季,各种评选优秀又开始了,同事之间又开始了各种“秀”,有秀科研成果的,有秀教学水平的,有秀工作量的,各种“秀”,最终还得同事表决领导决定。去年此时我写过一篇文章《投票表决并不适合评优评先》,今年我觉得教师本身就不应该评优评先。
一个优秀的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或许会认为热爱教育事业,精湛的专业水平就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但是在学生心目中,对他们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在领导心目中,任劳任怨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在同事眼中只有自己才是好老师。
好老师,并不是一个标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限于评优评先的名额限制,好老师注定是少数,这和我们对好老师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按照每年年终评选,我们一千多万老师中只能评选出来大约15%的优秀老师,如果除去行政人员占用一部分,优秀老师更少。
这个数量和社会对好老师的需求相比来说远远不够。更何况,好老师的评选出来的更多是迎合了领导、学生和同事主观感受的那些老师,说的难听一点,很多很多的所谓的好老师甚至连一个合格的老师都算不上。我们见过很多所谓的“名师”连基本的心理学理论都不甚了解,甚至鼓吹“不打不骂不成才”,这样的“好”老师在社会上很有市场,但是这种传承了两千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但是他们却因为迎合了某些人群的喜好而成为“优秀”。
这里并不是说优秀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也不是说优秀的老师和好老师都不是合格的老师,而是说,优秀老师的多寡可以通过名额的设置来解决,好老师可以用迎合他人的方式而得到。而合格的老师则是由客观的标准来确定,我们必须保证每个老师都是合格的老师,只有合格的老师才能够保证教育质量。否则我们把优秀教师的比例从15%扩大到百分之百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让老师跪下来讨好领导、家长、学生获得“好老师”的称号又有什么价值呢?
教育需要老师主导,而非是通过主观的评优和不懂教育人的喜好来主导,教师要主导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合格。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