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思政教育全面开展,但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并予以改进。
一、社会上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口号多、实际行动少。社会上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口号上、形式上,实际关注与行动少:评价一所学校关注智育质量、有多少学生考取名校的多,关注学生道德品质优劣的少;城镇建设方面注重青少年吃喝玩乐的多,注重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的少;校外培训有关学习辅导、特长培训的多,有关道德礼仪培训、思想教育的少;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道德教育的公益性内容不多,没起到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家庭教育方面重智轻德还较严重。大多的家庭教育只注重“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注重人格的培养,不注重人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只谈孩子的学业成绩、分数高低,送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培训班、补习班,对孩子的品德素养只字不提,毫不顾问;加上对孩子的过分偏爱,从小骄生惯养,养成了不少不良习气,致使后来难以教育;部分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只顾安排孩子的吃喝与读书,对孩子的品德、心理教育置之不理,孩子缺乏家庭教养,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气;更有个别的家长纵容不良习气的形成,在“强者为王”的驱使下,纵使自己的孩子在外遇事行凶打架时宁可赔钱,不可吃亏,从而养成了不良道德品质。
三、学校虽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轻评价与运用。在社会、家庭高度注重智育质量的驱动下,学校重视智育质量远远高于德育质量,一切以应付考试为重,一切以考试分数为重,德育教育只是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出,德育评价流于形式,起不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特别是各级各类的升学录取仅凭考试分数,不重德育评价,从而学校德育也就基本流于形式。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看重教学考试质量,而德育就摆在一边了,大多的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深受教育的德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先锋模范作用淡化,学生得不到必要的思想道德熏陶,如:外出春游野炊、学习英雄人物、参观革命圣地等德育活动不能及时开展,致使学生难于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中华民族长久竞争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社会、学校、家庭均要更新观念,形成合力,把德育摆在培养人的首位,密切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社会都要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转变重智轻德的陈旧观念,树立育人德为先的科学育人观。首先要改革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不单以升学率衡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淡化名校观、文凭观、分数观,突出德育为先,在招生、就业上要注重思想道德的考核,实行德育一票否决,促使从小养成爱国、守法的良好道德品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不能光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口号,空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大道理,要扎扎实实落实在行动上,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家长、监护人的责任,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要严格追究监护人责任,促使其多教育多监管;设立法制教育学校,加强对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的未成年人的强化教育,使之对违法犯罪有所畏惧;赋予教师合法的惩戒权,从小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同时增加对学校的投入,在人力物力上满足德育之需,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网络电视媒体多播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电视、影片,使广大青少年受到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坚决取缔不利青少年成长的相关场所、网站,扎扎实实从源头上禁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要把德育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德育工作大于一切的观念来促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要少讲加强德育工作的大道理,更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光喊口号,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多引导教师联系生活实际研究、创新新形式下的德育方式方法;要建立德育为先的评价机制,正确把握评价手段,确保评价学生德育先行,实行德育一票否决的评优评先制度;要严格把关学生的德育档案、道德银行,道德品质记录要与毕业、升学挂钩,并伴随人的一生,使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要务;要丰富德育工作手段与形式,除上好思想道德课、各学科贯穿思想道德教育外,开设道德讲堂、定期观看爱国及红色经典电影、参观革命圣地、走访英雄人物、开展研学旅行等等,宣讲、研讨良好思想道德,传递正能量;要改革教师评价手段,严禁以考试成绩弄英雄,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扭转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自觉把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作为神圣使命。
家庭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自己的孩子,要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比考试分数更为重要,孩子要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但首先得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不能盲目跟风、攀比,不能只顾孩子的学习分数,把孩子逼上世上唯有读书高的绝路,而不顾孩子的道德品质。要不偏爱、不骄生惯养,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要正确引导孩子作好人生规划,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只有全社会充分重视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突出德育为先的理念,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既重教又重评与运用,才会更好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