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之子木耳,10岁曾回国19岁考入新西兰大学,却不知其身世
说起诗人顾城,很多的人都会惊叹于他才华横溢,但是他背后的故事也是让很多的人惊艳。一个本该应有无尽荣华和赞誉的男子,最后却有了一身罪名,很多的人都在探究其中的原因,但是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一直都是一个谜团。
一、悲剧从小时候开始
在1993年的时候,顾城一个人在新西兰的家中杀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人究竟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毕竟在大家的眼里,他真的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在杀了自己妻子之后,顾城写了四封信,分别送给自己的姐姐,爸爸妈妈和小儿子。而这个时候,顾城的小儿子仅仅只有五岁,五岁的年纪就要面临这么大的磨难,实在是难以想象。
但是很小的时候,小儿子桑木耳就被自己的父亲寄养在别人家里,或许有很多的人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知道之后又会觉得无比悲凉。没有一个家长会让一个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离开自己,这其中似乎就只有一个原因能说通,那就是顾城其实并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说法在日后也被佐证了。
之后年幼的木耳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但是因为年纪小,慢慢地,这些也就无所谓了。他虽然是一个中国人,但是却有一股流利的英文。后来是姑姑看他可怜,把他一起养在了家里,照顾着两个孩子的起居。就这样他有了自己的一个家,只是这个家似乎显得有些单薄,似乎并不是他朝思夜想的家,似乎他的生命里就此失去了家的存在。
其实木耳从小还是对自己的母亲都有印象的,只是逐渐湮灭在了时间里,时间这种东西很是玄妙,慢慢地关于母亲的印象也就变成了一张张碎片,就此在时间的尘埃里失去了方向。
二、回到祖国见爷爷
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他学习到了简单的中文,也能听懂一些中文,终于和他中国人这个身份有了些联系。在10岁的那一年,桑木耳回到了自己的家,在那里遇到了爷爷,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后来很长时间之后,桑木耳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中国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他的爷爷一样。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当年发生了如此惨痛的悲剧,或许说不定桑木耳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只是这一切在曾经的某一天,就这样戛然而止了。见过了孙子的爷爷,就开始对这个唯一的孙子上心,毕竟这已经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了。可桑木耳的所有一切都和母亲如出一辙,不仅长相相似,性格也是无比相似,同时他成绩十分优异,19岁的时候,木耳就考上了新西兰的大学,也由此知道了自己还有一个“木耳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是自己父亲的朋友筹集的,为的就是能让他读完大学。这个世界上,固然有的人朋友很多,但是能交心的却不多,很幸运顾城能拥有这样的朋友。
三、成功不一定要学着前人的脚步
之后桑木耳一个人学习了工程专业,在这个地方拥有着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不曾回国,但是他在国外也混得风生水起。似乎自从他学习工程专业开始,就注定了他和自己的父母要过得不一样,注定不会风花雪月地过一场。但是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色彩,人的每一种色彩都是独一无二的,愿你们大家都能有美好的未来。
其实有的时候,大家心里也会有疑惑,如果不是小时候发生的那些事情,那么木耳会不会也走上和自己父亲一样的道路,做一个诗人。诚然我想这些都是和孩提时代有些许的关联,因为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决定了他未来的道路。
要么选择做和他一样的职业,要么就选择完全不一样,而木耳做的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这点还是很让人佩服的,毕竟工程专业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学。更何况那个时候的大家还是觉得白人高人一等,木耳却打破了大家的固执己见,奋斗至今。
现在的木耳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关于自己的过去或许也成为了一段不可言说的佳话,那段日子,或许会一直尘封在土里,等着后人去发觉,也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又一次被拿出来说。
但是幸运的是,木耳和顾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所以他注定不会覆上后尘。有人说作家的本质就是疯子,若是木耳也成为了这样的人,或许很多的人都会感到很遗憾。好在木耳之后,顾家再也没有出过这样的人,虽然说艺术细胞就此断绝,但是也从此获得了自己的安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没有一种追求是错误的,只是大家想法不同而已。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从书本上看到顾城的名字,只是不知道,木耳要是看到这样的画面究竟会怎么想,毕竟这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但是毫无办法,他只能从课本上见到,最终两个人还是成为了彼此之间最熟悉的陌生人,实在是一场巨大的遗憾。
有人说,木耳没有达到顾城的希望,但是我觉得顾城既然选择了自杀,就说明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我想这个时候的顾城也已经想通,想到自己曾经也不是那么优秀,所以应该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的样子。
四、总结
这个世界上从没有规定儿子必须成为父亲的样子,必须遵照大家的期望活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信心和实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愿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不论未来如何,只要自己活得开心,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成为和父亲不一样的人,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有人喜欢平平淡淡,就自然有人喜欢轰轰烈烈,这样的奔赴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永远都做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