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地理万里行——寻找燕山深处的百年老茶树
霍叔喜欢喝茶,喜欢研究茶,一直研究南方茶叶在古代进入东北的商道。他告诉我,在唐山,迁安建昌营北面的大山里,一个叫校场沟的地方,有一棵茶树,有500来年的历史了,是当年戚继光镇守长城,从南方带来树苗种下的。因为我在唐山,他让我去替他看看。
坐落在长城脚下白羊峪与冷口之间
7月10日 ,一个周末,我和孟海兄驾车走上了探访茶树的路。从唐山北上高速,出迁安出口,转环线高速,就来到了三抚公路上,这是一条省道,在燕山南麓,是一条从三屯营到抚宁的路,原来戚继光镇守蓟镇长城的治所就在三屯营,后来1933年长城抗战,29军的将士们迎击日本军也是走了这条路。我们去的地方在白羊峪长城和冷口之间,走三抚公路非常顺畅,这样走依稀能感受到当年展示守护长城的交通路线。
寻找茶树的道路
教场沟就在三抚公路的北侧,古茶树在村子北面的山里。路是砂石路面,感谢江铃汽车给我们提供了撼路者越野车,让我们可以悠哉悠哉地开进大山。路两边有松树、核桃树、栗子树、杏树、桃树和酸枣树,这些树都野蛮地生长着,行进中,时常会蹭到车的前挡风玻璃。
直到现在,我的心里还是忐忑的,不知道能否顺利地找到那个茶树,完成霍叔的嘱托。我要找的地方往往不是开发得很好的景区,而且有时候这种探访会失败,开车,走路,寻找,有的时候还会错过吃饭,山河地理行不是每次都是轻松的游玩,因此,有些偏远荒凉的地方,我都会自己先走,等心里有底了,在邀请朋友一起走。
从这里开始步行进山
汽车行驶到一座大门面前,几匹马在附近山坡上吃草。大门没开,我们下车步行,继续找寻茶树。当时大约在上午10点,太阳很毒,山里也不凉爽,有点闷热。我们沿着山路一直往里走,不多久走到了一幢房子前,房前的影壁上有一幅字,写的是茶树的故事。
影壁墙
悬着的心稍稍有点放下,这次应该能够不虚此行。可惜,我还是太乐观了,在没有向导指引的情况下,我们沿着最宽的山路继续往深山里走,已经看到了山顶的长城,可以周围依然是核桃树,没有见到茶树。天也越来越热,只能再次回到那间房子前,寻找一位向导。
在一个小卖部我见到了一位大姐,正在择豆角,我说,大姐,这是有一棵茶树吗?我们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吧,问我就对了。于是高丽萍大姐亲自指引我们到了一个小小的岔路口,告诉我们沿着一条狭窄的小水泥路,沿着走,就能见到了。
燕山里的古茶树
很顺利我们见到了这棵茶树 ,在一个石头围子里面,直径有三四十厘米,我正好可以一搂搂抱过来,没有想象的大。这是一个山前的小气候,在这里可以望见北面山上的长城,它长得很茂盛。霍叔告诉我在石家庄灵寿也有一棵茶树,比这个还古老,是北周柴荣时期种植的,有1000年的历史了。当年都是南方的将士把南方的茶树种到戍边之地。灵寿北纬38度,教场沟的纬度是41度左右。前者是原来农耕文明迎击游牧民族的线,石家庄,太原,榆林、银川都在这条线上。后者是农耕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北京、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都在这条线上。
▲这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三条纵线和一条横线。我们可以看到夏、商、周不仅是时间上的概念,也是三个不同的地理区块,分别是夏板块、商板块、周板块,三个板块合一才奠定了咱们“中国”概念最基础的东西。而且可以看到三条线,北纬35°线我叫它“三代王都线”,41°线是农牧分界线,农牧之间反复争夺的,是38°线。
这棵树和灵寿那个一样,都属于流苏树,不是南方龙井茶。但是也可以泡茶喝。这种树属于木犀科,与真正的茶树亲缘关系还是比较远的。可是它有一个别名叫茶叶树,因此遇到这种树的时候,当地很多老人直呼为茶叶树,茶树。于是,很多人就觉得茶叶树不断地突破纬度限制,38度的太行山有茶树,41度的燕山也有茶树,目前看来这种真名叫流苏的茶树肯定是能越过38度线的,只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树。
山顶上是长城
根据现有资料,在太行山五岳寨通过蒙棚培育了真正的茶树“太行龙井”,那里的茶树才是龙井43真正北移过来的。至于今天我们见到的流苏树,很多人也叫茶叶树,春天发的嫩芽也可以泡茶喝,有的地方叫糯米茶,也属广义的茶,尤其是开花的时候,满树的白花,如一树香雪海,花香怡人。
这种树比龙井茶树更很适应北方的气候,在温暖湿润的山前地,是能生长得很好的。灵寿的那棵茶树,还有校场沟这棵都是流苏树,有可能是戍边的将士从南方带过来的。至于是否是戚继光时候带来的,或者是戚继光亲手种植的,就不好确认了。我还了解到,燕山里也不仅仅是有这一棵流苏树,同样在长城脚下,燕山南麓的红峪口村东北,还有两株。
流苏树叶
这次探访燕山深处的茶树,得到最终结果与我开始想象的不一样,它不是真正的茶树已经可以确定了,可是让我感受更深的却并不仅仅这个结论,而是,当我走在燕山莽莽群山中的时候,当我们行驶在长城下的三抚公路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在41度线左右, 长城内外的贸易之路,从校场沟往南走不远就是一个原来长城脚下的大榷场——建昌营。曾经号称拉不败,为什么这样说的,因为这里是华北平原进入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冲,长城不仅是游牧和农耕交战之地,还是二者贸易和文化交流之地。即使在戚继光镇守蓟镇的九边的时候,冷口、建昌营、三屯营、喜峰口等都是繁荣的集市。
北面是从凌源、平泉、赤峰、乾沟、经棚、喇嘛庙以及内蒙、坝上等地运来的粮食、皮毛、牲畜、干鲜果品、药材、木料、柴草等土特产品。南面则是京、津、唐运来的布匹、棉麻、纸张、染料、卤水、瓷器、煤油、火柴、面粉、五金器具、玻璃制品等。当时南北客商来建昌营多是来回脚,既卸又装,既卖又买。北来的卸下农副产品换回日用杂货,南来的卸下日用杂货运回农副土特产品。大量的货物就在这里不断地交换、流通运进拉出,满足长城内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在人员大范围流动,商品南北交易的情况下,茶叶作为贸易的重要项目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能是南方来戍边的将士因为思乡种下了茶树,也可能是商人想南茶北种牟利种下了茶树,所以在今天在燕山,见到流苏这种茶叶树。